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戏赴福州、上海演出往事
【发布日期:2023-03-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劲松

 

 

 

莆仙戏《琴挑》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莆仙戏《瑞兰走雨》剧照

 

 

 

莆仙戏《千里送》剧照

 

1952年,福建省举行第一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莆田典型剧团排演兴化戏《关羽之死》参加汇演,全团人马坐班车前往省城,住福州黄巷文化局招待所。第一天,省文化局安排莆田典型剧团与福州闽剧团唱对台戏(莆田话叫“文武棚”),就在福州体育场面对面摆了两个大戏台,典型剧团献演的《关羽之死》剧是武打戏,戏还没开场的时候,地方语系的原因让闽剧戏台前挤满了福州戏迷,而莆田这边戏台则是冷冷清清。

没想到的是,文武棚一开场,典型剧团精彩的武打戏,就把大批观众给吸引过来。当晚的兴化戏演出博得当地戏迷的好评。

第二天,省文化局召开会议,要求莆田、福州派代表会上发言。这下苦了典型剧团团长,说他普通话讲得不好,上不了台面,问大家谁能替他出场,大家听了面面相觑,谁也不敢答话。这时妹丕站出来说:“我来!”团长一听有道理,这剧团里也就数妹丕说的普通话最棒。于是团长说:“好,那就让宝珍上去发言吧。”这发言稿早由编剧写好草稿,妹丕就像当年在小学领读一样,当着会场上那么多人,念起稿来。

会议最后由省文化局陈虹局长作总结,在对莆田典型剧团进行评价时,陈局长这样说:“昨晚的兴化戏演得不错,不过,据我所知,莆田的兴化戏是非常古老的剧种,你们应当从地方传统特色上去挖剧目。‘典型’这个名称不够谦虚,人家以为你们剧团最典型,建议改为‘实验’。‘兴化戏’剧种乃沿用旧府之名,应当改换新名称,还是叫做‘莆仙戏’为好,请大家回去讨论后再做决定。”

会后,陈局长来到招待所看望大家,和演职员亲切交谈。

“这次带了几个老艺人?”陈局长问。

“来了三个。”第一次和陈局长近距离说话,团长有些紧张。

“哪几个,能认识下吗?”陈局长接着说。

“肖开基,快过来!”团长听陈局长这么说,赶紧喊了一声,坐在后头的肖师傅应声站起来,陈局长走上前和他亲切握了手。

“还有车新春、陈金标,你们都出来!”团长接着喊道。陈局长见了,又过去和两位师傅一一握手,还对他们说:“今后莆仙戏就靠你们来传承了。”

陈局长又接着说:“昨晚演的《关羽之死》是移植于京剧,你们这是捧着金碗去讨饭,为什么不好好研究自己的传统剧目呢?”陈局长临走时交代团长:“你们讨论下,找个古老剧目,明天演给我看!”

陈局长最后一句话,顿时把剧团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时间这么短,怎么来得及?更不用说剧本在哪里?团里年纪最大的肖开基说,要不就来个《千里送京娘》,说他在旧戏班演过赵匡胤,男主角有了,可这京娘谁来扮演呢?旧时戏班旦角都是男扮女装,对现时来说显然不适合。“谁能扮演京娘的,快站出来!”团长喊了一声,大家一片沉默,这时,只见妹丕举起手应声道:“我来试!以前在涵江做戏时,见过‘新群芳’戏班演过《千里送》。那京娘的动作可优美了!”

这时车新春也在一旁插话,讲他在旧戏班扮花旦,演过京娘,还记得京娘骑马招式,他可以辅导妹丕排练。

团长听了大喜,紧皱着的眉头终于松下来,那就这样定下来。说干就干,没有剧本,编剧就根据几位老艺人回忆,把台词整理出来。妹丕在老师傅的指导下,硬是凭着记忆力,把当年在涵江看过的京娘动作,全给还原出来,感谢昔日“新群芳”的涵江演出,给了妹丕艺术灵感。

经过两个昼夜紧张排练后,《送京娘》顺利参加观摩大会内部献演,演出地点就在福州文艺剧场。演出中,妹丕以她高超的技艺,把京娘脉脉含情的缠绵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而由肖开基扮演的红脸白眉赵匡胤,则在他精彩的八套棒法表演下,将赵匡胤的高强武艺和磊落襟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出非常成功,尤其是妹丕的圆润唱腔和骑马扬鞭优美动作,赢得台下阵阵掌声。一场不到四十分钟的折子戏,让省城戏剧界大开眼界,自此对莆仙戏有了崭新的认识。

陈局长看过《送京娘》,在接见演出人员时,对他们说了一句话:“这就是你们莆仙戏的特色!”

这场折子戏,是妹丕在毫无准备情况下的应急演出,她的演出天赋,给陈局长留下很深印象,之后的每次省城汇演,陈局长都要点到她的名字。

典型剧团回莆后,根据陈虹局长会上的提议,典型剧团改名为“实验剧团”。凯旋回莆后的实验剧团从此声名鹊起。

又根据陈虹局长提议,经莆田、仙游两县有关方面洽谈,最后报省文化局批准决定,兴化戏改名“莆仙戏”,与闽剧、梨园戏、高甲戏、芗剧并称为福建省五大剧种。

1954年,实验剧团以《瓜老种瓜》《瑞兰走雨》等传统剧目,参加晋江专区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获得成功,华东戏曲研究所赵景深教授专门赴莆,对莆仙戏剧种进行调研。同年八月,省里举行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莆田县参演剧目是《送京娘》和《瓜老种瓜》。观摩汇演后,大会选出仙游的《琴挑》参加华东汇演,《琴挑》剧本由省戏剧研究室仙游籍的陈肃高和陈仁鉴、江幼宋三人,根据传统剧目《仙姑闷》整理,写的是宋书生潘必正与女道士陈妙常的恋爱故事。陈局长在看了演出后说,《琴挑》里的陈妙常角色,还是由莆田的黄宝珍扮演更适合。局长一句话,让妹丕命运来了个大转机。最后《琴挑》由实验剧团与鲤声剧团合作,组成莆仙戏代表队赴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925日,莆仙戏代表队进驻上海沧州饭店,演出地点在南京路天蝉舞台。古朴典雅的莆仙戏表演艺术特色,给上海文化界和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仅20岁的妹丕以她精湛的演艺和优美的唱腔,在华东戏曲观摩演出中勇夺演员二等奖,和妹丕搭档演出的林栋志亦获得演员二等奖,《琴挑》剧目获演出奖。在颁奖仪式上,担任大会评委的上海越剧团团长袁雪芬为妹丕授予荣誉证书,并亲手为她佩戴荣誉奖章。

妹丕在夺得演员二等奖后,加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并从当年起连续三届当选为福建省政协委员,同年,妹丕出席福建省政协会议,在会议上,黄宝珍见到了陈虹局长。作为委员的她在会上发了言,会后遇到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亚南微笑着问妹丕念过几年书?妹丕腼腆地回答只念了三年小学,亚南说那不行,得再深造,亚南校长又接着问妹丕想不想念厦门大学的速成大学?妹丕听了高兴地说:“那太好了!”坐在旁边的陈虹局长一听,忙说:“这不行,厦门大学一年培养那么多大学生,我这文化局一年又能培养几个名演员?不行,宝珍不能走呀。”陈局长一句话,就让妹丕失去一次上大学的机会。

时过三年后,妹丕被派去上海参加为期半年的华东戏曲演员讲习会,凑巧的是,严凤英也参加了这次讲习会,阿妹丕有幸与黄梅戏一代宗师成为同学。莆仙戏虽然与黄梅戏剧种不同,但都是曲牌体音乐。因此,妹丕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拜访严凤英,向她请教舞台演艺。当年严凤英是挺着大肚子参加学习,仅学习了三个多月,就赶回家分娩去了。

讲习会结业回莆后,实验剧团继续下乡做戏,在演出的《王十朋》《朱弁回》《孟道休妻》等剧目中,妹丕以她脍炙人口的演唱,让无数戏迷为她倾倒。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