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清代陕甘总督林扬祖 ——耋年编修同治《莆田县志稿》
【发布日期:2023-03-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祖绪

 

 

林扬祖,字孙诒,号岵瞻,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十二月二十三日生,祖籍莆田县埭头镇英田村,后迁城内长寿铺后街罗巷里。扬祖为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后裔,族联云:“金紫家声大,银青世泽长。”闽林始祖晋林禄十八代孙,始迁莆田长城(今荔城区北高镇吴城村),宋代有林悦,官金紫光禄大夫,故号称“金紫林”。后来扬祖科第发迹,复在庙前择址另建新宅。林扬祖乃唐银青光禄大夫林德孙后裔,林扬祖府第大门联亦书“金紫家声大,银青世泽长”。祖父林景来,举人。景来传子锡龄,为扬祖生父。嘉庆十年(1805),年仅七岁的扬祖丧父家贫,生母翁氏是黄石清江村富翁之女,年青守寡养孤,作女红以维家计,辛苦备尝,有时三餐不继,不使母家知。贫居足不出户,亲授幼子经史,课读《六经》。督责甚严,“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少年扬祖“劲节凌冬劲,芳心待岁芳”。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得力于母教居多。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及长,扬祖读书于埭头英田中一堂(前泉祠),与族亲英田派初启为学友,后来初启生母七十寿庆,扬祖题赠木匾以贺,落款愚侄扬祖,今存英田祖祠。嘉庆二十五年(1820),其时邑人国子馆修撰郭尚先(号兰石)以父丧居家守孝,扬祖受教于尚先。尚先见其体型矮小,谓为五短之相,属猴形,且爱其聪颖清苦,小有名气,语云:“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晓以“不厚其栋,不能任重”之理,扬祖牢记恩师教诲,善为文辞,苦学不辍,学问大进。

道光五年(1825)乙酉乡试,扬祖以拔贡生应考,试题为《子温而厉》全章,其所作试卷以六经作骨干,精心结撰,磨琢精致,高言妙句,音韵流丽天成,中举人第一人。主考官为品端学粹、守正不阿的江西学政翁心存(字二铭),对得意门生林扬祖所撰试卷评曰:“合观十三艺,斟酌饱满,到底不懈,足见富贵福泽。”乡试一般分三场举行:初场试《四书》三篇,次场试《五经》五篇,三场试《策问》五道,共十三艺,扬祖所答卷卷可取,遂得恩师格外青睐,其眼力殊不可及。

道光九年(1829),扬祖应省试,擢李振钧榜二甲六十三名进士,授刑部主事,时年三十一岁。旋升刑部员外郎、充方略馆编修。论曰:“有清一代,于刑部用人最慎。凡总办秋审,必择司员明慎习故事者为之。或出为监司数年,稍回翔疆圻,人掌邦宪,辄终其身,故多能尽职。”道光二十年(1840),典庚子科江西乡试,其性格耿直,持廉少欲,言行谨慎,喜欢奖掖后辈,所奖拔咸称得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以祖母杨氏老病,乞归奉养回里。人子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有疾则谨其医药,扬祖事亲至孝,旦夕不离床榻。及丧服满,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返京师复职。升南北城御史,补授湖广道监察御史,又擢兵科、工科给事中,为政称职,模范端严。后又充汉教习监试官。

考清代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人。区其名曰大臣,曰大臣上行走。其初入者加“学习”二字。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常日侍直,应对献替,巡幸亦如之。明降谕旨,述交内阁。谕本处行者,封寄所司。并册藏存记人员,届时题奏。其属曰章京,满洲十有六人,汉二十人,名曰行走,分头班、二班。初无定额,嘉庆四年(1799)定每班八人。后增减无恒。光绪三十二年(1906)定三十有六人,复定领班秩视三品,帮领班秩视四品,余并以原官充补。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领班为从三品,帮领班为从四品。分掌清文、汉字。

道光三十年(1850),扬祖入侍军机处,稽查京师粮仓,奏陈利弊,体规道矩,性方履法。有一天,值假节,军机处诸大臣依例休养府第,惟扬祖照常值日,忙着整理档卷,忽然宣宗皇帝驾到,上问:“诸臣去哪里?”扬祖答曰:“节假居家。”上又问:“卿何独不假?”答曰:“臣恐有钦奉交办事件,无人承办,致误军机,故在此当值。”宣宗龙颜大悦,又与扬祖谈论经史,对答称旨,宣宗喜其奉职之勤,学识之博,对其所论嘉许采纳,移时才返宫。宣宗晚年尤勤于朝政,励精图治,对廷臣之贤否,往往密书考语于小册子中,及病危,召太子奕詝于龙榻前以小册子付之,嘱曰:“要用人在此册中求之。”

咸丰元年(1851),文宗奕詝登极,览阅小册子载云:“林扬祖可大用”六字,遂加拔擢,足见扬祖之显达,乃以真实本领结主知,外任河南开封、归州、陈州、许州诸道兵备。才蒞任,革除积弊,清刑狱,裁冗费,剪强豪,植孤弱,节省河运费用五万余两。河帅慧秋谷称颂其“明体达用”,奏请朝廷赏戴蓝翎(清代冠礼之饰物),升河南按察使。

陆应谷(?- 1857),清云南蒙自人,字树嘉,号稼堂。道光进士。道光十九年(1839)任江南监察御史。道光二十二年(1842)起历任山西朔平知府、太原知府、顺天府尹。任内封禁当地民人开矿。道光三十年(1850)出任江西巡抚,次年进京为道光帝择墓地。咸丰二年(1852)署河南巡抚兼署东河河道总督,办理团练防备太平军及捻军。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进攻河南,河南巡抚陆应谷刚好奉命备兵归德府,奏请以扬祖管兵防,太平军攻打开封城,情况万分危急,布政沈云业决定固守城池以待援兵。扬祖捐俸银二千余金,米一万六千余石发给兵饷。其时城内守兵仅五百,勇仅一千,居民争相出城逃命,扬祖携幼孙,手持探报与众宣告:“敌兵逼近了,逃避已来不及,与其以性命财产白白地送敌人,何不如跟我守城,大家生则同生,死则同死,较之逃走好。”士民踊跃呼应,悉听指挥,遂与城池共存亡。

五月十三日,太平军围城三昼夜,大雨连下不止,敌兵围城不解。扬祖与兵民无分少长,皆登城堞守御。扬祖聚集兵勇晓以大义:“众父老平日素以晓勇闻名,每恨没有机会挡大敌,现敌兵虽多,然皆乌合之众,不必胆怯,赏金在此,何不决一死战?”众兵勇奋力搏战,毙敌八百多人,太平军不能下,时关东巡抚李吉人率援兵至,敌遂遁去。其时僚属献策,劝扬祖诱敌入城,然后决黄河之水以淹,扬祖力阻其议,救了太平军和城内数十万百姓的性命。其慨然曰:“我愿效死,不愿做李自成、张宪忠第二。”扬祖终因守城有功,赏换花翎(托在冠礼之后的孔雀翎),累署河南布政使,升甘肃布政使,旋署甘肃巡抚。任职期间,胥吏畏威,不敢贪腐,秉公办事,百姓安堵,颇著政声。

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饰封疆。标下有副将、参将等官。初,直隶、四川、甘肃等省専置总督,吏治归其考核,以巡抚为兼銜。而巡抚例受总督节度,  至同城巡抚仅守虚名。即分省者,军政民事亦听总督主裁。总督陕甘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茶马兼巡抚事一人。顺治元年(1644)置陕西总督。顺治十四年(1657)改为陕甘总督。

咸丰九年(1859),扬祖特旨代理陕西、甘肃总督,才受命,即拜擢出巡(按清朝的制度,每三年举行阅兵一次,各省均以总督代替皇上行之,阅兵时演武场上高悬代天巡狩的旗帜,气派非凡),本是定例,可是继任的陕西总督是旗人乐斌,认为林扬祖系代理总督职务(二品),不应捷足先登。乐斌心中不悦,年终考绩予以报复,以“年老颓废”上疏朝廷,诬其“难膺方面”,促其致仕归里,扬祖成为清代职位最高的莆田籍官员。旨下时为穆宗载淳同治元年(1862),其时年方六十四岁,精力充沛。其题兰州诸处墨宝至今犹存,如题花社庙联云:“祀因秋实春华举,神在风情雨露中。”又题蔬香馆集句联云:“花竹有和气,园林无俗木。”再如题憩园联云:“此地为柳阴路曲,何人在山高水长。”

扬祖在京任官十八载,家书皆翁氏亲笔,其官刑部时,书戒以要持心宽平,勿以为得情而喜;在军机处时,戒以居机要地切须缜密;典试广西时,戒以要慎搜遗才,不要忘了自己当年寒窗;官御史时,戒以当秉心正直,不可沽直名要敢言。林扬祖既贵,翁氏尚健朗。不肯随任就养。在家仍以俭朴自持,虽婢仆满庭,约束谨严而未尝苛待。

咸丰十年(1860),扬祖罢官,实际上在咸丰帝主政时,受道光帝遗嘱而任用林扬祖,当时执政者旗人肃顺又对汉人无歧视,故林扬祖才得以一路顺风。及咸丰帝驾崩,赏识扬祖的顾命大臣肃顺又被西太后所杀,被诬为“肃顺党”的林扬祖当然就在劫难逃。值得一提的是:宗室肃顺,字雨亭,郑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也。道光中,考封三等辅国将军,授委散秩大臣,奉哀苑卿。文宗奕詝于咸丰元年(1851)辛亥即位,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以其敢任事、渐乡用。咸丰四年(1854)甲寅,授御前侍卫,迁工部侍郎,历礼部、户部。 (未完待续)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