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即便身处于异国他乡 故乡的圆月依然明亮皎洁
【发布日期:2023-03-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华侨大学海外华侨华裔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课题组调研侧记

 

□骆文伟 张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这是新时代华侨高等学校开展海外统战和侨务工作的根本遵循。华侨大学作为一所华侨高等学校,肩负着在港澳台侨青年中发展壮大爱国统一力量,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海外华族青年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继承者、传播者和展示者,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与纽带,是凝聚中国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在泰国芭提雅明满学校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

 

 

历经五载,画好侨界“同心圆”

 

20183月,长期致力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华侨大学中华文明与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骆文伟副教授初次组建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海外华侨华裔青年中华民族认同研究”课题组。五年来,团队一直在路上,经历前后五次组队,几经取舍,课题组最后把题目锁定为“打好‘新侨牌’ 画好‘同心圆’:海外华侨和华裔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课题组队员也不断壮大且分布全球各地,来自包括中国境内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裔青年在内的超50多位同学踊跃参与。五年来,团队深入中国两所华侨高等学府——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以及中国招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最多的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7个国家实地或线上调研。截至目前,课题组深度访谈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二十大代表、孔子学院(课堂)中方院长、海外华文学校教师、县(市)侨联主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机构及负责人、专家学者与海外华侨华裔青年50余人,四次收发问卷,发放问卷近千份。前期细致的实践考察,为后期的数据分析、影响因子分析及路径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耕侨校,“以侨为桥”共筑梦 


 

 

访谈泰国普吉中学孔子课堂中方院长罗建平教授(右一)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团队在查阅文献、弥补知识盲区后,制定缜密的调研计划和遴选调研对象、调研地点,之后紧锣密鼓地对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这两所侨校展开了实地调研。两所侨校拥有着丰富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源,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教授在2023年全国两会建议,“发挥华文教育优势,‘以侨为桥’,不断扩大‘朋友圈’,推动跨地区、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访谈中队员们深深感受到,虽然由于历史与现实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两校不同国别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不尽相同,但都好像注定和中华有一股淡淡的、挥之不去的中华情结,这种情结随着和中国的“亲密”接触而越加强烈。团队成员、校马来西亚联合会会长王嘉胜说,“因为本身就是华人,我想回来中国读书,中国对我来说有祖国的感觉。”在泉州,队员们采访了专程回国处理公务的泰国普吉中学孔子课堂中方负责人罗建平教授和毕业华裔留学生李贤瀚,在谈到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这位有着在两个国家、长达8年孔子课堂执教经历的罗院长饱含深情地说道,“我们办好孔子学院(课堂)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于祖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迅猛提升,今天不仅仅华侨华裔社会还有非华族的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去了解中国的重要性。”

 

行走侨乡,留住乡愁守根脉

 

 

 

走进菲律宾国父扶西·黎刹的祖籍地晋江上郭社区

 

 

 

访谈中共二十大代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黄艳艳(左三)

 

侨乡是海外华侨华人的根脉,它保存着海外游子的乡愁记忆,承载着愈久弥醇的侨乡文化。队员们沿着历史的长河,去探寻与体验福建侨乡社会的变迁、侨乡传统建筑保护、华侨文化的弘扬、非物质文化传承与海外传播。晋江梧林古村落、上郭社区、瑞鹊小学、希信小学、晋江侨联、梅岭侨联、晋江文史办、五店市传统街区、鲤城王宫华侨历史博物馆、福建莆仙戏剧院、木兰溪防洪工程……队员们穿梭于侨乡的大街小巷。在侨乡大地上,有着众多用心用情的侨乡文化守护者。采访中,中共二十大代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黄艳艳对队员说,“留住乡音,留住乡愁,留住文化的根脉,是这一代戏曲人的责任。”从艺二十余年来,她始终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匠心筑梦,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内外。队员们深深感受到闽南侨乡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入了解、学习各地涉侨组织凝侨心汇侨力护侨益、共绘“同心圆”的宝贵经验。

 

远赴海外,同根同源“写中华”

 

在海外,团队成员奔赴泰国、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华文学校开展调研。队员们亲眼见证了华文学校在海外的蓬勃发展,华文学校通过大力推广汉语教育,输出中华文化,着力语言互通,造就了更多“中国通”。不仅如此,队员们还来到马来西亚柔佛华仁中学、菲律宾侨中学院、缅甸曼德勒德育宿舍、泰国芭提雅明满学校、曼谷博丁一中等华文学校,为学生们定制特色课堂。队员们首先图文并茂地展示汉字自甲骨文至草书的演变过程,之后手把手教会同学们手握毛笔,从“中”“华”二字书写开始学起,在生动形象、简单有趣的教学互动中切身体验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与独特魅力。队员们还为学生们带来了中华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寓教于乐、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同学们普遍表示对中华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并有着极大的学习欲望,不少同学怀有未来到中国上大学甚至就业的心愿。

 

同心交流,“云端夜谈”凝侨心

 

 

 

线上共谈会现场情况

 

2021年课题组再度出发,走进海外华侨华裔青年群体进行更深层次的调研。因疫情,团队无法远赴海外,队员们采用“云端夜谈”的形式,邀请海外华侨华裔青年们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从不同国别的学习生活背景到“一带一路”建设,从寻根之旅到海外华文教育现状,课题组成员与海外华侨华裔青年们相谈甚欢。“积极学习汉语、传承中华文化、保持民族特性,和国内的亲戚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参加当地的同学会、同乡会等交流互动,通过民族文化来加强族群认同感与凝聚力”是海外华侨华裔青年们在异国他乡寻根的真实写照。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华侨青年激动地说道,“菲律宾的一些楼房与铁路都是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得以建设,我深深感受到‘一带一路’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不仅如此,在教育方面,“一带一路”政策面向沿路国家的学生提供了更多便利便捷的政策,提供了更多可以来华上学的机会,这对海外华侨华裔社会传播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课题组队员向海外华侨华裔青年发出邀请,希望他们抓住机遇,回祖(籍)国创新创业,享受制度红利。同时,课题组队员们为海外华侨华裔青年们精心开展中华文化知识竞赛,主题从中华传统节日、节庆、传统习俗、古老发明等角度出发,旨在了解华裔青年们对于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熟知程度。

五个国家,九所学校,十余场活动,七百多名参与者,我们见过了沿途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文,不同的面孔,但始终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是所有人明亮如星辰般的眼眸中浮现出的那两个字——“中华”。一路走来,多少次的挑灯夜战,开会讨论;多少次的风餐雨露,促膝长谈,只为了制定出更加优质的实践计划,呈递更为完美的研究报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团队先后受到了团中央、中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协同发展行动中心的专函表扬与表彰,在挑战杯、暑期社会实践等比赛中斩获多个奖项。团队先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青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或转载,孙中山先生孙女、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穗芳博士专门题写书法“天下为公 世界大同”赠送团队,高度赞许和勉勖课题意义及调研活动。课题组撰写的专报件先后被泰国普吉中学孔子课堂、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谊会、中央统战部等多家单位采纳。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课题组将继续积极致力于同国内外的华侨华裔青年们积极沟通,认真钻研,建构出更为切实可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侨校力量。

谨以此献给“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出10周年!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