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笠胡
【发布日期:2023-04-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余学范

 

乔迁队伍(第一个人边走边滚动笠胡)

 

长久以来,莆仙人民创造并传承了独特的民俗器物文化。一些社会生活或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用品,也用于民俗活动,成了特殊民俗事象的器物,体现地域特征、文化背景和民俗习惯,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莆仙笠胡就是这一类器物。

笠胡从形状上看像是一个大号的莆仙簸箕,大的直立起来将近一个人那么高,而且不是用来扬米去糠的。笠胡用竹篾编成,圆形平底无孔,帮很浅,平时一般放在墙边或挂在墙上,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非常实用。在莆仙农村,笠胡是家家必备的器具。

笠,一般指斗笠,但也有覆盖物的意义。《汉语大字典》中,笠有三个意义,其一是“用竹篾编成的笠状覆盖物”。胡,本字为竹字头下加“胡”字,是一种竹子。以前有一种手艺人,挑着担子沿街吆喝“补箩夹笠”,即修补竹器具,表明笠胡与箩筐是同一类的东西。

在家用器具中,笠胡的直径是最大的。俗语“错有笠大”,意思是大错特错。这是以形象的笠来比喻抽象的“错”的程度。俗话说:“前去(损失)一簸箕,后去一笠胡。”说明笠胡比簸箕大得多。又说:“一锞钱看有笠大。”把一个铜钱看得有大簸箕那么大,形容极端看重钱财。

笠胡主要用于晾晒东西。最经常用于晒粮油作物的果实,如麦子、糯米、黄豆、绿豆、豌豆、花生、蚕豆等。晒的时候,人们会用工具翻动里面的东西,划出一条条小沟,以增加受热面积,使其干得快一点。就像翻场。也用于晒干货,如豆腐皮、龙眼干、蛏干、紫菜、海带、萝卜干、地瓜干等。这样好照看,又避免泥沙混入。收起来也比较容易,遇到下雨,把整个笠胡都搬到室内就行了。做地瓜粉时,把过滤好的地瓜粉从滤缸里挖出来,一块块放在笠胡里,晒干,然后压成粉末状收藏。

笠胡可用于扬谷等。以前农村里水泥地还比较少,农忙时很难找到又平又结实干净的地方,农民就用笠胡扬谷,这样还有一个好处是不沾泥沙。找一个风口,把笠胡放在平地上,里面放一只高凳子,人站在上面扬谷。颗粒饱满的稻谷落在笠胡内,秕谷和稻草碎屑随风飘到外面去。没有风的时候要停一停,等风来了大了再开始。旁边有人帮忙把未扬的稻谷倒在扬谷人的簸箕里。

笠胡还可以用于当盛器,临时装东西。

装粿品。春节要做很多红团,刚出蒸笼的红团,一个个排在笠胡里,凉却后再收起来。也放“红薯起”(一种地瓜与大米发酵后蒸制而成的糕点)等其他粿品。

莆仙民俗,逢节日或庆典,会做染红的豆腐丸,用于祭祀、送礼或分给亲友邻居。可以在笠胡内滚沾淀粉或放刚做好的豆腐丸。有时不够放,还会到邻居去借。

以前人口较多的家族,冬至时会用笠胡装搓成的汤圆。人口少的,用簸箕或盘子装就可以了。

旧时妇女用针线做衣物时,会把尺子、剪刀、布料、针线、熨斗等,都放在笠胡里,既方便,又不会使布料与别的物品掺杂。像一个小作坊。

笠胡最有趣的用途,是用于特殊民俗事象。

莆仙民俗,婴儿满周岁时,举行抓阄仪式。普通人家抓阄时,要有一个笠胡,里面放一些有代表性的物品。婴儿坐在里面,让他(她)自由选择,抓那些放在里面的东西。人们通常会以第一个抓到的东西,去预测婴儿未来的志向和前途。

莆仙男子结婚前一天的晚上,要举行隆重的“上头”仪式,即加冠或成人礼。举行仪式时,新郎要坐在笠胡里。莆仙男子临婚加冠,是古代冠礼的遗存,是儒家思想在莆仙民俗中的反映。

这两种人生仪礼中,笠胡是必不可少的器物。为什么要在笠胡内举行?有什么寓意?目前还找不到合理的解释。

莆仙乔迁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民俗活动。整个乔迁过程,从旧家到新家,浩浩荡荡,一大帮人,拿的挑的扛的,是各种器物,各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走在队伍前面的那个人,推着竖起来的笠胡使其滚动向前,一直滚到新家,寓意聚财。

因为笠胡多用于装或晾晒粮食、食品,所以不能上油漆。在农村,农民常用未成熟的柿子擦笠胡表面,以达到保养的目的。柿油(柿子的汁)干燥后在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具有防水、密封、防腐等功能,可以保护竹制品内部纤维。未成熟的柿油又苦又涩,蟑螂、蚂蚁等害虫不敢叮咬。

一个笠胡可以用几十年,见证了莆仙的收获、节日和仪礼,以及莆仙人的成长,也见证了百姓生活变迁以及多彩多姿的民俗文化。比起其他器物,笠胡见证的民俗最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