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事,事无大小;解民忧,忧无缓急;服务群众无小事,近年来,山亭海防派出所积极践行“爱民、利民、为民”的理念,精以“情法结合”,善用“诉源治理”,专于“精准调处”,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调处矛盾纠纷,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解民忧,纾民困,达民意,暖民心。
精以“融情于法”解民忧
该所坚持把“法理、事理、情理”融入日常调解,从“事理”到“情理”再到“法理”层层递进,把法律法规法治方针政策以老百姓信得过,听得懂的方式解析,充分发挥其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以情诉法,以理立法,让纠纷消除在基层,让纷争止息于萌芽。
4月19日,天空阴沉、雨势渐大,在蒋山村的调解室内,社区民警张鑫正在调解一起邻里土地纠纷。原来,十五六年前村路改造,蒋某滨家被征用后留有的一方余地旁有蒋某泉自己开荒的地块,双方对土地界限一直存在争议,曾多次爆发争吵,导致邻里不睦。而近期,蒋某泉堆放旧房改造后的垃圾在该地块更是激化了俩人之间的矛盾。民警张鑫在调处过程中坚持“情法实三结合”的调解方式,向双方当事人说法释理,讲事实摆“情理”。当日,成功促成双方签订下了调解协议书,即解决了纠纷,又不伤和气,为这一场“雨幕”拉下了帷幕。
调解的是矛盾,修复的是情谊,增进的是和谐,收获的是平安。该所为了更好的贴近群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以“小切口”入手,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融情于法”保证矛盾纠纷调处不升级、不激化。
善用“诉源治理”纾民困
该所围绕“诉源治理”攻坚突破,坚持“主防”理念,以基层为核心,群防群治力量为纽带,调解组织为依托的基层调解工作体系,整合领导干部资源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
山亭镇东乌垞村民林某花与村民黄某火双方旧房宅基地归属一直存在争议,2023年4月18日,林某花旧房翻新,将原有几家共有的老宅部分拆除,触及该起二十余年的宅基地纠纷,黄某火阻挠施工,双方在现场剑拔弩张,纠纷有激化趋势,“民转刑”概率攀升。为防止纠纷性质改变,引发更大问题,民警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第一时间会同村干部、调解员介入调解,同时,将该纠纷通报给挂钩民警市局交警支队林一虎书记。经过十几天的降温处理,5月1日上午,林一虎书记与村书记、郑开粦所长、社区民警、调解员等人座谈会商了解该纠纷,并通过村部图斑了解纠纷源头,提出了土地置换和经济补偿等解决方案和思路。5月4日,经过前期各方的共同努力,纠纷双方最终同意对纠纷宅基地进行置换的方案,签订调解协议,至此,该起纠纷得到成功化解。
该案的成功调处是该所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诉源治理机制,推动从源头上调解矛盾纠纷的“缩影”。今年以来,该所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3起,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9起,调解率达75%。
专于“精准调处”达民意
该所积极践行多元化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在针对当事人的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因人因事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精准化解,推动调解工作向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新格局。
4月14日上午,该所接到群众报警称:自己家里的坟墓让人给破坏了?!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出警并核实了情况,山亭镇利山村村民梁某伟父亲的坟墓遭到了同村人杨某凯的破坏,对此,梁某伟情绪激动,扬言要打砸杨某凯家的店铺,情况一度僵持不下,无法解决。获悉情况后,社区民警依靠人熟、地熟、社情熟的优势,立即联合村干部登门走访,努力做好梁某伟及其家属的情绪安抚,精准传达了杨某凯系“五失人员”中的精神失常情况,最终,杨某凯父亲向梁某伟真诚道歉,并同意一次性赔付3000元用于修复受损坏的坟墓,杨某凯及父亲也获得了梁某伟的包容谅解。
该所专于针对一些“疑难杂症”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细化工作措施,精准预警、精准定位摸排、精准调解处置、精准回访跟踪,立足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一线,解决在基层。同时建立健全“排调分离”治理新模式,更好履行定纷止争、维护稳定的职责。
为民服务办实事,春风化雨暖人心。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群众问题无小事,再琐碎的事也是大事,是自己的事,山亭海防派出所将持续树立“关口前移”这一理念,把纠纷化解着眼于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把百姓的冷暖挂心头,把被动警务化为主动警务,做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今年以来,市局、分局挂钩民警下乡开展工作20余次,所内挂钩民警下乡开展工作50余次,推动化解矛盾纠纷39起,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持续位居全市前列。(何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