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红绿”交映“丰”景美
【发布日期:2023-05-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凌明信

 

一条漂亮且精致的绿道,沿着企溪之畔延伸着,从西天尾的北大村、吴江村,向着拱辰街道七步村、长丰村和白塘镇的东墩村铺展着,宛如一条紧贴在田野、湖滨、果林间的七彩霓虹。从木兰溪最大支流延寿溪引过来的清水,经过一座座或古老的或新建的富有江南水乡气息的桥梁,如北大村的陈紫桥和北大新桥、七步村的东方桥、七步村通往吴江村的圳桥等等,在这一片属于城市绿心的北洋平原上缓缓流淌,同其他众多纵横交错的水沟水道一起,将连片的荔枝果树美景映照得楚楚动人,令人赏心悦目。得益于20多年来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以前的“低洼地”蝶变成生态“高地”,农田、村庄、水系沿着城市绿心的脉络舒展开来。100条总长350公里绿道编织而成的城市绿心,蕴含着莆田千年来的历史脉络、文化涵养和故乡情感,每天都有众多的游客来欣赏美景,或悠然慢行,或驻足观看,要不,就坐上“水上巴士”游玩,人们把生活休闲中最欢快的笑声荡漾在美丽的荔林水乡间。“看,那水波像鱼鳞一样,是‘水上巴士’的脚印!”孩子们兴奋地说着。

 

 

 

 


 


“莆阳开春”活动开展以来,浪漫又环保的“水上巴士”,穿越绿心荔林水乡和历史文化村落集群,让人触摸乡村脉动,寻找乡村记忆,深度体验莆田的“荔林水乡、壶山兰水”特色和“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历史底蕴。这一次次的穿越,更是让65平方公里城市绿心的千古水脉散发出崭新的光芒,点燃了文旅的“引爆点”。青砖黛瓦,古径石桥,溪中的游船与两岸风光一起入景,共同描绘了属于荔林水乡特有的江南风光,而小桥、流水、人家、荔枝林,不再是只存在于诗中的美好意境。位于“水上巴士”节点村的长丰村,也因此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水上巴士”现行航线中,途经长丰村的航线有北大—白塘湖航线8.5公里,北大—东阳航线7公里。

从通往东墩村的绿道上向南拐进去,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稻田的外围被郁郁葱葱的荔枝树包裹着。在整个城市绿心中,农田面积占规划总用地的22%,是莆田全市良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青青稻田,鹭鸟翩跹,伫立于清静的田野,倾听着动感的蛙声,再看看万道霞光从遥远的天边铺展过来,这里晴美风景很壮观。高架于田野间的莆涵大道桥墩,像一列奔驰的列车奔向距离木兰溪入海处不远的白塘湖附近而去。长丰村位于拱辰街道东面,东邻东阳村,西连七步村,南连濠浦社区,北连涵江区东墩村,是荔城至白塘之间的重要交通走廊,地理位置显要。莆涵大道是继福厦公路和荔涵大道之后,连接涵江和莆田市区的第三条通道。莆涵大道起点为东圳路与荔园路交叉口,沿线穿过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村、长丰村和涵江区东墩村、显应村,终点为涵江区南环城路与涵港大道交叉口。时代如椽笔,书写新画卷,莆涵大道像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打开了兴化平原北洋绿心中部的交通要道,从莆田中心城区到白塘镇只需要10分钟左右,大大缩短了城涵之间的时空距离。坐在车上,从市区取道莆涵大道前往美丽的白塘湖,车窗外如绸缎般的景物,让人感受到了城市的美好,感受到了与城市绿心共舞的愉悦。

 

 

 

 

 

 



 

在稻田的北侧,即长丰村后墩自然村,坐落着一座祠堂——长丰村祗林祠。这可是一座不一般的祠堂,它曾经是中共莆田县委早期的交通联络站。我在《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莆田市》一书中,找到了有关祗林祠作为革命战争年代中交通联络站的情况介绍:19293月,中共莆田县委派吴梦泽到厦门向省委领导汇报工作,并带回了省委要重视工人运动的指示,县委即在长丰村祗林祠召开扩大会议,讨论贯彻执行省委指示,并调整、充实了县委领导班子。会后,县委机关迁到涵江,莆田城区另设区委。县委迁驻涵江后,开始对涵江和城区的工人情况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加强党对工运的领导。20世纪60年代,革命前辈黄国璋、林汝楠、苏华等曾专程到长丰村视察回访,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光辉历程。

尽管书中的介绍很简要,但在这里发生的革命历史事件却是很重要。这座建于清初顺治年间的祠堂,承载着太多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故事,留下太多岁月厚重的痕迹。在这祠堂里酝酿、在荔枝树下出发,这片荔林掩映的土地,涌现了众多革命烈士,是架设于山区游击队与平原联络站的一条红色电波。在闽中三年游击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荔林水乡的红色革命旧址很多,与长丰村相连的濠浦社区四亭自然村的宗兴堂,是中共莆田县委旧址,在革命战争岁月中,这里一直是莆田县内地与沿海联络的重要革命据点;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延寿村的中共闽中特委机关延寿联络站,也是一座红色基因库。沉浸在对岁月的神往中,似乎穿越回到了早已远去的年月,听到了铿锵的、关于爱国与奋斗的历史蛩音。斑驳的遗迹记录着一代又一代荔林水乡人用智慧和生命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今天,长丰村血液里的红色基因仍然奔腾,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鱼米之乡”经济兴,“文献名邦”美名扬。

从祗林祠出来,门前的荔枝树梢上结出豆粒大的果实,呈现出婀娜的姿态。现在的果粒也许没有百花艳,却是胜过百花鲜,过不了多久,一幅稻浪翻滚与红荔垂河的美好景致,又将如期而至,美丽而又壮观。水乡红土地,“荔子”年年红,生生不息。聆听初夏的声音,微风不燥,江河无恙,让人寻觅到那份清风徐徐的情感。

站在西施桥上,北部是长丰村,南部是东阳村。水是这里的血脉,东阳的“淇流环带”,抒写了“科甲联芳”的壮举,作为“进士村”的东阳共有进士11名、举人28名、贡生18名,太学生国学生近百名;官至御史3名,获历朝皇帝敕命封赠褒嘉的有8名,并出现“三世五进士”“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皆进士”等科举盛况。而东阳的“淇流环带”自然也在描摹润色着长丰村,这里也曾经是科甲俊秀之地,比如林允宗在明嘉靖八年(1529)上榜三甲第69名进士,后任乐清县知县,以德化民。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今长丰村有其题字的“长丰桥”碑。

“文献名邦”的发展史册上,科举的种子在春风十里的浪漫里萌芽,成为世人眼里奔腾的火苗,其活力与热情是人们追寻的动力。莆阳的科举故事,成为了千年古府新市闪耀着光芒的章节,特别是在北宋和南宋期间,随着木兰陂的建成,兴化儿女更有条件去追求渔樵耕读的生活,也逐步奠定了“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物质基础。莆田的科举人数一下子激增起来。宋代每42名进士中,就有1名莆仙人。历史上,莆田出了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辅。这些科举记忆,与这片荔林水乡一样,在新征程上给予人温暖的前行力量。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