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朱熹与哲理诗
【发布日期:2023-07-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许更生

宋绍兴三十年(1160)十一月下旬起,朱熹在莆田游学的半年多,与“南夫子”林光朝等众多师友交往融洽,心情愉快;其标志性作品,就是老少皆知、脍炙人口的《春日》《观书有感二首》这几首哲理名诗。通过研读这几首诗,可以发现朱熹的学问体会此时已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2020718日,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王锟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称,朱熹在南宋乾道三年(1167)之前,就“已是名满天下的理学宗师”!岳麓书院原院长陈谷嘉教授,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徐仪明,以及范亚湘先生,都持同样观点。

文史界前辈钱穆大师花了5年多时间所著的《朱子新学案》,就已明确指出:“此数诗(指《曾点》《春日》《春日偶作》《观书有感二首》等)大体均在辛巳(1161)春。……而诵此两年冬春间(指庚辰仲冬至辛巳春间)诸诗,朱子学问体会,显然又进入一新境界,较前迥然不同。”学界认为,《朱子新学案》是钱穆晚年最重要,也是其最为满意的学术著作,被誉为“到目前为止中文著作中对朱熹思想所作的最渊博的研究”。

刘述先大师,其所著《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也载明:“辛巳春朱子又有下列诸诗”(指《曾点》《春日》《春日偶作》《观书有感二首》诸诗),“经过数年的努力,到辛巳春及有‘万紫千红总是春’‘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类的体证”“此书所提及之有名绝句(指《观书有感二首》)实作成于辛巳春朱子三十二岁时。”

1982年,陈来先生发表《朱熹观书诗小考》,认为:“笔者的看法是,这首诗实际上是朱熹哲学思想的一次演变的产物。”“至乾道二年,自以为悟出一个道理,甚至与程颐某些说法相违也在所不顾。所谓观书有感,即指此时朱熹用他顿悟的观点,重看《中庸》《孟子》,觉得一通百通,无往不利从而产生的不无得意之感。”陈来,当代著名学者、著名哲学家。2012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朱熹研究会会长等职。

刘仲宇教授在《朱熹思想转变的写照——<春日><观书有感>诸诗略论》一文中指出:“朱熹的诗作中,人们最熟悉的恐怕要数《观书有感》和《春日》了。……这三首诗形象地记录了朱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思想转变,宣告了他由出入佛老到服膺二程理学。”“可见《春日》《观书有感》诸诗当写于庚辰冬数月后的春季,亦即绍兴辛巳(1161)春。”“十余首诗,正是他记录当时思想转变的组诗,……可以说是对自己思想转变完成的一个宣言,也是一个总结。”“这几首诗,以生动的形象,状写他完成了思想的转变,掌握了理学的精髓后,欢愉而又自信的心境。”刘仲宇,1946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中心主任,主攻宋明理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齐认为,朱熹在这个时期写作了一系列言理诗,可见其思想变化。

20005月,束景南教授在说明朱熹写“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时,认为:“始悟‘主敬’思想,有源头活水诗自咏其思想飞跃。”

2011年出版的《朱子文化大典》中,有学者也认为:“30岁那年,……可以说,此时的朱熹正是在转向的关节点上。”

2018518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翟奎凤在《光明日报·光明论坛》发表长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认为:“《春日》这首诗……反映了思想转变后,他对儒学大道的理解、体悟与欣喜,因此这首诗也是其心灵和生命境界飞跃的华丽绽放。……总体上是说对儒学大道和真谛解悟后,心境的开阔和清朗,生命意趣上一片生机盎然。”反映朱熹“心灵和生命境界翻转提升的作品”。

以上这些史料说明: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春,朱熹“三十二岁”时,思想已经发生了转变,其明显标志,就是《春日》《观书有感二首》这几首经典的喻理名诗。朱熹在莆田城内所题“鸢飞鱼跃”石匾,至今健在,历历在目——它形象地传达出了思想飞跃的朱子当时的心情状态。

辛巳(1161)五月,李侗在书信中也称赞他:“辛巳五月二十六日书云:……承论近日学履甚适,向所耽恋不洒落处,今已渐融释,此便是道理进之之效,甚善,甚善。”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