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因港而立、依海而兴,拥有独特的港口资源、海洋资源、文旅资源和临港产业优势,潜能无限。今年我市“两会”期间,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以港兴城、港产联动,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大会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全市上下乘势发力,进一步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昼夜兼程,乘风破浪,耕海弄潮……时值盛夏,年已过半。半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加快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频传一个个鏖战正酣的感人场景;捷报一条条大项目、好项目接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喜讯;亮出一串串或增长、或刷新历史记录的振奋人心的数据……
远眺莆田港口,船来船往,一串串数据振奋人心。2023年元旦期间,八方港口迎来第一波生产作业小高峰,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达20万吨,打响了新年“第一战”的好兆头。1月份,累计完成吞吐量115.39万吨,同比增长8.97%,实现首月“开门红”。2月1日,随着满载85806吨煤炭的“探春(TENS SPRING)”号海轮在八方港口顺利完成卸货离泊,标志着大唐浙江乌沙山电厂进口长协煤首航取得圆满成功。3月2日,满载5.75万吨硫酸铵的“魔力凤凰”轮在秀屿港口1#泊位鸣笛启航驶向土耳其,这是秀屿港口开港以来硫酸铵出口“一带一路”国家靠泊的最大船舶。
4月25日,供应链公司历时42小时高效完成“浩海发展”轮6.81万吨散货转运装船任务,刷新单航次船舶转运装船新纪录……截至6月5日,湄洲湾港莆田辖区完成2795万吨,提前25天实现半年度货物吞吐量目标,有力推动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每一个亮点都能给人带来欣喜,今年1月份,秀屿港口内贸玉米到港量3.33万吨,创港口整合以来单月最高纪录;硫酸铵“水水中转”业务吞吐量完成16.83万吨,同比增长62.12%,创历史新高。2月份安全、优质、高效完成单货种硫酸铵货物吞吐量23.37万吨,同比增长12.52%,刷新秀屿港口开港以来单月单货种硫酸铵吞吐量历史最高纪录,并迎来开港以来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最大硫酸铵船舶装船量5.75万吨;单月刷新单船海上风电设备最多纪录。5月份,21艘铁矿石船安全进靠东吴港区,实现单月铁矿石吞吐量达211.11万吨,刷新了开港以来单月吞吐量纪录。值得一提的是,湄洲湾港充分发挥4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功能,大船常态化靠泊罗屿作业区,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卸6艘40万吨级铁矿石船舶。
湄洲湾莆田港潮起潮落,一个个建设项目鏖战正酣,一片繁忙。1月29日,秀屿港口低压岸电系统成功为靠泊于1#泊位的“利福兴旺”号轮连船并网供电。这是该港口1#泊位低压岸电系统建成后,首次正式连船并网供电,标志着秀屿港口正式开启智能岸电连船供电服务常态化模式。2月16日,秀屿港口“新兵”——40吨级门机在“融华899”轮作业中“首秀”成功,为秀屿港口散杂货业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3月15日,莆头港口湄洲湾港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1#泊位靠泊特定船型技术改造工程竣工通过验收,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4月份,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初步设计获交通运输部批复,标志着该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该项目是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实施,对充分发挥湄洲湾港口资源优势,提升闽宁两地及周边地区天然气供储能力,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位于秀屿港区的福建LNG站线项目,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完全由国内企业自主引进、建设、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包括接收站、码头和输气干线三个单项工程。2008年4月顺利接收第一船LNG用于调试,并于2009年2月进入商业运营期。福建LNG站线项目自投产以来,为福建省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漳州五地市居民以及工业用户供应天然气,并为莆田、晋江、厦门三个燃气电厂提供气源,输送范围已辐射福建全省及周边省市。今年上半年,23艘LNG船舶安全进出湄洲湾港,累计接卸液化天然气145.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15.4%。
莆田,因海而生、向海而荣,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海洋资源、文旅资源,经过一代又一代莆田人民为之不懈努力,久久为功的接续奋斗,从“风生水起”到如今的“龙腾虎跃”,推动核心港区连片开发,持续提升港口枢纽等级,港口干散货作业迈入“大船时代”。罗屿作业区作为福建打造的大型干散货港核心港区,是大型铁矿石船队南向到达中国的首个大型深水港口。该港口已建成投产的9号泊位是福建首个、我国第六个满足世界最大40万吨铁矿石船靠泊接卸的泊位,10号泊位是15万吨级装船泊位,通过水水中转将罗屿作业区的铁矿石运输到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目前正在建设的罗屿8号、11号、12号泊位工程竣工投产后,罗屿作业区将形成“两卸三装”的连片规模效应,助力打造国际大宗散货枢纽港。 (时报记者 林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