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清/摄
黄雅灵/摄
仙游南部的深山里有一个半月形状的村落,名为云峰村,由10个自然村组成。在云峰村大井112号,住着一位1927年7月1日出生的老游击队员杨承增,今年党龄69年了。
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来到杨承增家中采访的当日,杨老身着藏蓝色的中式外套,右手杵着拐杖,听到志愿者们入门的声音,便喜笑颜开地从屋内出来迎接。
杨承增的独子杨建华一边跟小分队打着招呼,一边为父亲拉来竹椅,介绍着父亲的身体。“我父亲身体算硬朗的,但患有高血压。前不久还不小心摔倒了,导致腿也受伤了。”
“即使这样,听闻你们要来采访,曾祖父还是很开心,几天前就念叨着准备材料了,感谢党和国家的关心!”杨老的曾孙杨伟杰在一边打趣着说道。
时光小分队的到来,给杨老一家带来了欢声笑语。坐在方桌旁,杨老开始迫不急待地回忆起了往事。
据杨老讲述,他6岁时,父亲就病逝了,家里仅靠母亲一人做农活养活他和姐姐。后母亲改嫁,生下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家境更加困难了。国民党又四处抓壮丁,搞得民不聊生。
云峰村隶属园庄镇,解放前归慈孝乡。这里是中共仙游县工委的地下活动点之一。1948年下半年,中共仙游县工委负责人刘佐周深入慈孝乡联络贫苦农民,组织发动进步群众参加革命。
已经20岁的杨承增便主动找到刘佐周表明自己想参加革命的决心。刘佐周被这个年轻人的热情所感动,带着他在慈孝各地为筹建革命武装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当时,杨承增每当天黑后便去群众家里积极动员。
1949年2月,中共仙德工委成立后,工委书记刘佐周在慈孝领导建立慈孝游击队,杨承增带领着自己发动的17名青年汇合加入了慈孝游击队。
当志愿者问其记得多少人的名字时,已经96岁高龄的杨老自信地回答道:“我都记得!”随即便在志愿者的本子上写下了同村这17位革命同志的名字:郑九福、李栋良、翁良顺、杨元荣、杨元才、杨元水、杨元丁、杨珠良、杨兴梅、杨宗保、郑益、郑文能、陈飘、王洪保、陈宝治、林瑞章、陈风良。
一旁的几位志愿者都忍不住为杨老竖起了大拇指。
“可现在云峰村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听到志愿者的赞扬,杨老却黯然神伤了起来。
1949年6月,在刘佐周的指挥安排下,慈孝游击队一行60人拿着自家的土枪,徒步前往仙游度尾砺山寨打仗。
“当时不仅有我们游击队,还抽调其他游击队进驻在砺山寨周围山头上,以配合行动。”杨老回忆,彼时,国民党以驻军陈维金部为主力,在交通警察、县自卫队、便衣队等配合下,几百人围在寨脚下,然后向寨上爬去。爬到一半时,游击队一边开枪阻击,一边往山下滚大石块,还发动群众点燃鞭炮丢进铁桶中壮威。埋伏在砺山寨附近山头上的游击队也配合行动,开枪放炮,枪炮震天。陈维金部疑遭重兵埋伏,收兵撤退。国民党县自卫队和警兵看到陈部撤兵,也慌忙逃回县城。
“虽然我们没有先进的武器,却打了个胜仗!我们都很高兴!”杨老激动地说道。
此次游击战后,直至解放,杨承增都一直在村里一边做着发动群众的工作,一边领导同村其他游击队员共同巡逻守卫,保卫云峰村的安全。
解放后,杨承增先后担任过改队助理员、区公安员、法庭陪审员和区公安主任。1958年去闽清第五工程队当管理员一直到退休。
“1956年,我在园庄区担任公安主任一职,领着一个月8元的工资养家糊口。”杨老回忆说,虽然当时工资不高,但也另有收获。“过去我曾在免费的小学读过三年书,但因家庭困难未能继续升学,当了公安主任后便又有了再学习写字的机会了。”杨老十分感谢这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学习机会,让后来的他可以更好的管理工程队。
1954年5月25日,杨承增经区领导贺信和团干部陈金勇介绍入党。2021年,杨老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1985年被仙游县县政府确认为“老游击队员”。2003年12月,杨承增出席了莆田市革命“五老”人员联谊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杨老的老伴去世16年了,三个女儿都已外嫁,现居住在儿子家,每月享受政府发放的革命“五老”补助,生活无忧。 (吴黎莉 黄雅灵 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