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御泽/摄
本报讯 “我们砺山小学在整个镇算是一流的小学了,我们已经抓了十来年的教育啦。今年我们村有2位北大博士毕业生,20名学生在双一流高校读书,今年高考我们村有70多位考生,就我自己听说的已经有六七名学生考上双一流大学了……”面对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师生的来访,秀屿区月塘镇砺山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郭志仙谈及村小学的教育成果时,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和自豪。
砺山村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月塘镇,是革命老区基点村,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闽中游击队东坑联络站旧址”就在该村的东坑自然村。
日前,“时光小分队”走进砺山村探访,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小分队一路前往砺山小学参观。沿途,一幢幢高楼顺着笔直的沁桥路两旁而建,掩映在树间,颇有几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味。这里交通便利,自然风光秀丽,2016年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郭志仙透露,作为月塘镇的明星村,砺山村在外经商人员较多,百姓的物质生活早已不成问题。“村民一半以上外出从事建材、电商、模具加工等经营,民间资本雄厚。生活好了后,大家越发重视起教育来,希望能把教育搞上去。”
砺山村面积近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7434人,是名副其实的大村庄。但因为地处忠门半岛北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2011年前,当地的教育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砺山小学的教学楼破旧,学生上课除了黑板、课本等,其它配套学习设施匮乏,很多家长都将孩子送到外地读书,学校人最少的时候仅有185名学生和14名老师。”教育成为砺山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短板。
郭志仙表示,村两委班子一致认为,革命老区村要实现真正的振兴,必须优先考虑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义务教育。
为了改变村里义务教育面临的困境,2011年,砺山村党支部建立了砺山村微信群,开展“我也要上榜”活动,以村民为基础,以企业家为主线,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奖教助学基金,支持砺山小学发展。
“村里普通的村民每年以发微信红包的形式随时随地献爱心,为砺山教育奉献一点力量。村民每捐一笔钱,我们都要把上榜的名单接龙下去。在外的乡贤、企业家,还有村里的各类慈善基金会则通过捐款来助力家乡教育发展。”郭志仙介绍,这些年,本村在外的企业家郭金坤、郭建成分别为学校捐资100万元和50万元,用以建设教学大楼,完善办学条件。“同时,砺山村村民委员会对砺山小学的修建工作予以监督,对于所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
2012年后,砺山村全村已然掀起了兴学助教新风尚。截止2023年6月,全村已累计投入当地教育事业500多万元,“我也要上榜”的活动方兴未艾。长长的爱心接龙背后,闪耀着无数平凡人的向善之举,传递着阵阵书香和满满正能量。
如今的砺山小学,早已旧貌换新颜。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备齐全,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等等更是一应俱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课内外体育锻炼的条件。
“除此之外,在校学生不仅能免除学杂费,每年还能免费领取两套校服。”砺山小学校长严金山感慨道,自从2002年新的教学大楼建起后,砺山小学就读的学生人数就逐年增加,2023年已达479人。
办好乡村教育,师资是关键。“孩子们有了读书的好去处,也要让老师们有个教学的好空间。”郭志仙说,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稳步提高教师待遇,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是村干部们要实现的另一个目标。
为此,砺山村每年筹资20万元用于奖励教师,对于愿意前来任教的新老师均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各种奖励手段的加持下,砺山小学的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现有26名教师,大专或以上文凭达标率100%,其中县市级骨干教师各1名,党员5名,中级职称10人。2021年,砺山小学还被评为“莆田市小学教育管理先进学校”。砺山小学整体排名居全市第25名,其中数学单科位居秀屿区第3名,语文单科位居秀屿区第21名,教学成果连续五年在月塘镇排名第一。
“只有办好了老区的教育,才能留住孩子的乡愁,往后才能回馈家乡,乡村振兴才能持续发展……”郭志仙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黄婉玲 蔡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