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妙应”专心事佛而“伏虎”
【发布日期:2009-04-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妙应”专心事佛而“伏虎”

“妙应”在囊山寺当了小和尚,决心痛改前非,改恶从善,专心事佛,遵守佛规戒律。一次寺院派他出外办事,经过紫霄山,看到该山风景秀丽,地势壮观,是个佛门的好圣地,于是便发动群众兴建寺院。但他为了修身养性,又在囊山寺拜师求教,故他一身跨两寺,既要照顾紫霄寺(当时称迎福院)佛门开关,又要服从祖寺规矩。为此,每天下午四时许,他必须到紫霄(寺)中点火烧香念经拜佛。囊山寺离紫霄有20多华里,他始终不厌其烦每天来回跑。有天下午,他刚走出囊山寺门,一只老虎便拦住去路,他对老虎说:“莫非要吃我吧,那是可以的,等我到紫霄点火烧香回来之后再吃也不迟?”可是老虎还是不肯让他过去。他又问老虎:“或许你是来帮忙我的?”老虎点了三下头。于是文矩便骑上虎背,老虎就飞也似地跃到紫霄。老虎就这样一直跟随在他身边。这是他诚心向佛感动佛天之故。那天晚上回囊山寺时,寺门已关,老虎背着文矩越墙入寺,寺内和尚看见,大吃一惊,因此得到全寺僧众的信任。后来,寺当家的就叫他负责往涵江采购。他每天骑着老虎出入涵江,总把虎用绳子系在一家肉店附近,肉店每天都送些肉碎给虎吃,从而店内生意十分兴旺。后来,文矩在涵江孝义街三门井旁盖间厝关老虎,以后那间肉店生意逐渐萧条了。养虎屋后来称“妙应堂”。现在涵江旧城改造,还留一处盖“妙应堂”楼房,楼下祀“老虎”塑像,为老年人活动聚会,楼上祀佛祖、妙应等像,为十音八乐活动室。

唐大中六年(852年)莆田城西古岩山上老虎出入频繁,有时晚上老虎还走入城内街上,百姓外出很感不安。时“妙应”在古岩山“洞穴”中(龙舌石)坐禅悟道。他耐心驯化老虎,用原来那只老虎的做样带动古岩山上的猛虎,随他参禅悟道,渐渐地老虎就不吃人不吃动物了。后来“妙应”在此建造“石室岩精舍”,设石室岩道场。宋绍圣间(1084至1097)精舍扩建为石室岩寺。宋崇宁五年(1106)徽宗赐额妙应寺,寺前小涧名“虎溪”。相传妙应出入皆骑一虎牵一虎渡溪而得名。寺右旁有葬妙应祖师骨灰的慧薰塔,寺后妙应坐禅静修的山洞称“辟支岩”,还有仙迹、虎源、卓锡泉、涅槃台等,都与妙应祖师有关。
上石室岩路旁,有块宋代石碣上刻篆体“伏虎岩”三字,字高尺余,风骨遵劲。

黄文矩出家当和尚后,法名涅槃、辟支。于唐光化元年(898)七月廿五日子时圆寂,终年78岁,骨灰葬于囊山西塔陀,立“唐妙应大师塔”石碑,闽王王审知奏请朝廷,赐谥“妙应禅师”。此后,人们才称“妙应”。宋崇宁三年(1104)加封“圆智大师”,人称:“伏虎祖师”。

妙应曾隐壶山岩中坐禅,悟出壶山的云、岩,似均有灵性,故建“灵云岩精舍”,壶山灵云福源寺,是从妙应开创的灵云岩精舍开始的,旁边的玉皇庙即灵云殿, 现称凌云殿。(吴炎年)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