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探访金山村
【发布日期:2023-09-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朱仁良

 

 


 

日前,在朱文亮、陈国强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黄石镇金山村。这是一个宁静的水乡,一条条河沟清澈见底,沿岸树木郁郁葱葱,整个村子的道路呈棋盘状分布,六横四纵。傍晚时分,站在桥上,壶公山的倒影“投”到河面的正中间,煞是美妙,“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好一幅山水美景!令人称奇的是,这样的景致在村里随处可见。站在村里的任何一座桥梁上,你都可以一睹山水交融的景色。

金山村,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是远近闻名的龙舟竞渡村。“我划了几十年龙舟,14岁时就开始在沟里划。龙舟竞渡是传统,更是情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莆田人敢拼敢搏的精神。”讲起划龙舟,朱文亮神采飞扬,充满了自豪感!在这片稻香扑鼻的土地上,每年端午节前,金山村的“龙舟头”都会先跟大伙沟通,并邀请同宗兄弟、塘下村的朱姓村民,开始“哐哐哐”地为龙舟事宜奔忙,大家或集资买船,或自己动手制作。“过去,我们都是自己做龙舟,有几条船,还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呢。‘熨走马’,即给船的两只龙骨按一定的弧度定型,这道工序通常是在晚上进行……此外,还有关键的一步,即是点睛。”陈国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滔滔不绝讲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仿佛早已把龙舟竞渡当成了生命里一件重要的事!为了能早早地下河沟,通常得有长达5个月的“龙舟季”。金山村的男人对于“划龙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他们用热情、能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动能。朱文亮说:“从小住在水边,我们对于龙舟的喜爱是刻在骨子里的。”龙舟见证了金山村的变迁、发展,也印证着龙舟文化在这里的代代传承。

之后,我们慕名来到李祠。李宏(1042-1083),侯官县人。宋熙宁八年(1075),李宏携款7万缗来莆田,第三次兴建木兰陂。李宏在僧人冯智日的协助下,总结前人失败的教训,亲自勘察地形,慎重选址,精心设计,严密施工。经过8年努力,终于在宋元丰六年(1083)建成著名的木兰陂。据了解,当年李长者为了治水,考察地形,踏遍了木兰溪南洋平原,中途在金山病逝,后人因此建了李宏祠。据《木兰陂志(十四家本)》,南宋吏部尚书、邑人林大鼐撰写的《李长者传》,“其白地尽输于官,而官司酬奖李公得小龟屿北、大龟屿东沿海白地。后人塍海而耕,皆仰余波,计其所溉殆及万顷。变泻卤为上壤,更旱暵为膏泽。仁人之工,其利溥哉!……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旱,水不能涝。”据明代周瑛、黄仲昭的《兴化府志》(旧抄本)载:“大孤屿,平田中突起一堆阜,如龟形,故又呼大龟屿……按,宋志谓,大孤屿小孤屿在县东七十里海上。通志引著作郎徐师仁诗云,‘大孤小孤江中央’。”

听说金山的良田一年三熟,我们一下子来了兴致。金山村就在兴化平原南洋这片沃土上。经过近千年的拓荒和开垦,这里仍然是一年三熟,据清林扬祖《莆田县志稿》卷四风俗、物产、祥异载:“莆田岁二熟,皆种早晚稻。地肥者种一麦,则岁有三熟。硗确者种麦晚熟则继种大冬稻唯二熟……”

金山村境内东面有石盘沟,上有40米长的石盘桥横跨;南部有4.42公里长的金东线乡道,道路北边就是门前沟,东西流向,起于白石沟止于与徐厝村交界处;西部有白石沟,自南从金山大桥到华东村为止;北部有大龟屿山,海拔100米。

金山村附近有金山交通站旧址、莆田工艺美术城、梅妃故里等旅游景点。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一方人则体现了一方水土的灵魂所在。金山村的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惬意与宁静。站在河沟边,望着山水交融,我仿佛看到了金山村的前世今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