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林锦堂
仙游县度尾镇众和寨关帝庙“驱倭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热情奔放的舞姿,磅礴豪迈的气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驱倭舞”始于明朝嘉靖年间。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二十九日晚,数以万计的倭寇攻陷了兴化府城,大开杀戒,屠杀军民逾三万人,给莆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之后,倭寇以府城为据点,往城外村庄烧杀抢掠,居民四处逃难,戚继光带领戚家大军赶来驱逐倭寇。广大群众积极行动,协助戚家大军抗击倭寇,由此衍生出“驱倭舞”,起到了“驱除鬼魅、匡扶正气”的震慑作用。
“众和寨关帝庙驱倭舞”主要分布在仙游度尾、龙华、大济、榜头、西苑、凤山、鲤南等八个乡镇58个自然村,这些乡镇祀奉“关圣帝君”“文昌帝君”“聚财灵君”“天上圣母”等神祇,其演绎的“驱倭舞”,经过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
“众和寨关帝庙驱倭舞”是元宵出游和游灯中迎神接驾的仪仗和娱神娱人的民间舞蹈,出巡时鸣锣开道,沿途鞭炮声此起彼伏。其动作干练、威武有力,表演内容由“启奏、开道、圆功”三个部分组成;表演动作整齐划一;基本动作双调仪,四个砖,八方转,舞态变幻神奇。表演队伍八个人,均头戴将军帽,每人插一幅一尺长的金色纸花,身穿盔甲战袍、虎头鞋,手执枪、戟、斧、大刀、钩、叉、锏、槊等八种兵器。
众和寨关帝庙三面环山,建筑巍峨壮观,众和二字寓意“众志成城,和合因缘”。新时代,众和寨关帝庙积极参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开展铺桥造路、圆梦助学等公益活动,推动“驱倭舞”与时俱进,祈福国泰民安,福佑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