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读《清史》七品县令郑燮传
【发布日期:2009-09-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死于乾隆三十年(1765),他出身贫苦,早年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后来得到朋友们的帮助,才得以读书。四十三岁时考中乾隆元年的进士。从此他在山东范县、潍县做了十二年的七品县官。
在任上,他能勤政爱民,诚如他当时的画竹诗所述:“衙斋卧听箫之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后来因为民请帐,得罪了上司。这时板桥看透了统治者的黑暗腐朽,就毅然“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学陶渊明辞官归里,从此他重到扬州卖画“画兰、画竹、画石,用叭慰天下之劳人”。1765年板桥终于在穷愁潦倒中死去。
但他在政治是有抱负的,由于强烈的民族意识深切感受到清王朝的黑暗,加之因个人仕途坎坷,陷入无所作为的境地,这就使得他经常处于无法摆脱的精神苦闷之中。板桥长期担任下级官吏,卖画扬州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机会接近,但毕竟还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如在潍县开仓救灾,责令富户平祟,救活了不少饥民,而且在秋后歉收时,还烧掉了饥民的借券,在范县任上,他力勘冤狱,释放受害平民hellip;hellip;。
由于当时清廷文禁森严,他只能将不满现实的满腹牢骚曲折寄托在笔墨之外,构成了郑板桥的现实主义文风。他的诗词内容是较厚实的,反映面也较宽、抒情的真实性、深刻性、不仅在当时罕见,就现今读来也为这种艺术魅力所感动。他真是爱憎分明的热血丈夫!
郑板桥不但是个著名画家,而且他的诗词也可当作书画论来读。如“天阴作图画、纸墨俱润泽;更爱嫩晴天,寥寥三五笔”。他是个有反抗精神和进步思想的作家,“三绝诗书画”,品调是高出一时的。
郑板桥的名字,在人民群众中是并不陌生的,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词《道情》亦很出争“老渔翁”、一钩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萩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至今还在人们口头传唱hellip;hellip;尽管他离开人间已有两百多年了,后人对他的多才多艺和爱憎分明的直摅血性,唤起了人们的联想。 (吴春荣)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