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喜洲古韵
【发布日期:2023-12-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建平

 

初识喜洲,是在环洱海喜洲界国道边,两侧摆着一个个路边摊,挂着一块块牌子,或端方或潦草地写着“喜洲粑粑”“正宗喜洲粑粑”。

呵呵,自诩正宗的,往往不一定正宗。

不管正宗不正宗,喜洲粑粑确实不错,当地叫破酥,麦面粉发酵后,加猪油土碱糅合,做成圆饼状,有甜、咸两种,甜的以红糖、豆沙包馅,咸者糅进火腿或椒盐葱花,用吊炉将两面加热烤熟。这种香喷喷的破酥,是白族传统特色小吃。

我们停车光顾了两摊,金黄的粑粑有海碗口大,吃在嘴里香酥可口,油而不腻,酥而不脆,每个才8元呢,真实惠。

它们,曾陪伴茶马古道的马帮,是商旅的上佳干粮。

咂巴着粑粑的余味来到喜洲,大丽路边分明就是公园,一派葱翠秀媚景象,河塘里挤满睡莲,花朵一色明黄,岸上垂柳依依,配置石桥、奇石、老树、亭阁,怎不叫人“喜”意顿生。

这里有古镇西大门正义门,又称魁星阁,据说古时在外游子回乡,不管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都要下马出轿,步行进入,表达对乡土及父老乡亲的尊重。

在这种不忘根本的古老民风熏陶下,喜洲当然频出古道热肠、爱国恋乡之士。

20世纪40年代,老舍先生讲学初到喜洲,便对这座古镇产生了美好印象,他在《滇行短记》中写道:“进入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着大理石的牌坊……有像王宫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栋。有许多祠堂,也都金碧辉煌。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

日落归山海,山海藏深意。这个“世外桃源”东临洱海,西枕苍山,距大理才18公里呢。也许是打响了名声吧,如今反而成为滚滚“红尘人间”了。

瞧吧,街市游人特多,多到主街上人流摩肩接踵,多到镇中心四方街广场装满了南腔北调。

要说西南的古镇,除了民族风情,大概都差不多,总是那些陈年石板路、那些经营民族工艺品和鲜花饼的店铺,那些炸虾饼、烤玉米零食摊,还有几方老宅、祠堂和古庙,加上络绎不绝的游人。

脱不了“嫌疑”的,是那些迎合游客的人造痕迹,像赝品般“古”得老不正经。

喜洲古镇却深藏古韵,散发出原生态的本真。它曾是唐代南诏的故都,而早在南诏迁移洱海前,这里已是白族先民“河蛮”的聚居地了,时称大厘城,可说是白族的“老窝”了。

故以,古镇镀上了老岁月的包浆。城北、城南、城东等村名留下古城隐约的格局,古镇发掘出南诏的有字瓦、布纹厚瓦、莲花纹瓦当等,还留存众多白族老民居建筑群。

它们雕梁画栋、斗拱重叠,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

也许是古镇岁月的老,喜洲街市一派苍然古意,入街的那棵500岁大青树气势磅礴,像气壮神旺的老祖爷,挺立在街边诉说着乡土沧桑故事。

树下有弹唱艺人、游方和尚、兜租民族服饰的小贩、卖手镯和彩辫的地摊等,芸芸众生,呈现出为生存忙碌的各色世相。

穿过树荫进入古镇主街,石板铺地的街面不过一丈多宽,那是一种保留了古朴的狭窄,也是行者可以关顾左右商摊的窄。

店铺一律古色古香,经营银饰、扎染、衣帽、茶叶、丝绸、鲜花、豌豆粉等,流淌着吃喝穿戴精彩纷呈的各种内容。

云南之“街”是“集市”代称,赴集交易购物叫“赶”街,四方街为滇西古镇特有的多功能广场。

喜洲四方街是古镇中心枢纽,也是最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富春里、市上街、市坪街、市户街四条主街在这里交汇,周边集合了严、董、杨三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大院,众多重点保护民居围绕这个中心如花瓣绽开。

四方街正中是座高大石牌坊,周边环绕售卖百货和土特产品的传统商铺,刺绣、成衣、编织、木器、食品、扎染、文物古玩琳琅满目,小摊小贩又为这里添点了市场贸易的热闹。

特别是杨顺宝喜洲粑粑店,光顾的人排队成龙,据说传承好几代了,味道正宗,从不偷工减料,上百年来就没有变过。

啊哈,有人高声吆喝,有人附耳密语,有人慌张见面,有人匆忙告别,好一幅红尘世像图。

千百年日出月落,一年四季风朝雨暮,古镇的日常都是随着这里的亮摊和收铺而开结的,喜洲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喜”了过来。

苍洱毓秀,喜洲人杰。四方街也是喜洲的文化中心呢!为了开导风气,启迪后学,明代时喜洲人便于四方街中心建起“题名坊”,褒扬历朝历代获功名的乡贤。建坊后,登坊的举人、进士、翰林数以百计。

真是有喜之洲,登坊见喜。

每年春节,题名坊前都要举行“鱼跃龙门”集会,表彰品学兼优的读书人。

其时,文人骚客吟咏诗词,阔论文章。学子们争先恐后把鱼篓、鱼筐、鱼箩抛过牌坊顶,寓意“鱼跃龙门”,光宗耀祖。

这种渔樵耕读社会的古俗,牵连着民族传统的根脉。

古色四方街,就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民广场,把古镇居家的生活和祖祖辈辈的心愿连在一起,也把古镇的日常和外来游客的体验连在了一起。

走累了,你尽可在这里的店摊旁随意落座,喝一杯凉虾,吃几片烤乳扇,或者来块儿时记忆里的桂花糕,融入这座古镇的红尘烟火。

如今,喜洲人又把近现代喜洲商帮“四大八中十二小家”的创业者刻上古牌坊。

那些穿越茶马古道深山老林走向边僻的坚韧,那些放眼世界延及上海、香港、缅甸、美国的商业传奇,那些曾经打响的永昌祥、鸿兴源、锡庆祥、复春和等商号品牌,见证了古镇往昔的荣光,也激励人们去创造未来辉煌。

四方街左去,小巷尾有转角楼,装修风格饱含20世纪风霜侵蚀的痕迹。右行有扎染巷,石板路旁挂满图案明快的白族扎染布。

沿古巷出东安门,可抵喜洲绿色会客厅,这里天广野阔水蓝,通往洱海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这片西南原野四季可赏不同风景,被当地人称为“开在稻田里的文化梦想”,也是无数游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当然,向往诗意,那是一种生活态度,心中有远方,更是一种经过奔赴可以触及的奋斗目标。

与历史对望,喜洲喜在千年沧桑的古意,喜在通往茶马古道的故事,喜在掩藏柴米油盐与文化传承的传奇。

若要见喜得喜,还是去喜洲吧!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