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性灵独抒风景美
【发布日期:2009-10-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性灵独抒风景美
——读方纪龙文集《返朴斋文存》

30年前,方纪龙先生曾一度与我先父同事于青璜山桃李园圊,那时他是英语教研组长,而是一位有名的国画家。之后,常在展览会欣赏到他的画作,特别是工笔花鸟画。80年代末荔枝古谯楼上举行“三龙画展”(即方纪龙、王武龙、黄文龙),我到此参观,留下深刻的印象。1995年冬季,我在江口平民医院“下海”时,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与几位朋友倡议成立“锦江书画院”。方纪龙先生被推举为院长。其间,彼此接触的机会就多了。后来,又成立“锦江诗社”,他也是社长。他的书法以宋代瘦金体为根基,并有所创变异,堪称是位诗书画俱佳之全能艺术家。莆田市老年书画艺术协会为他出版文集《返朴斋文存》,让人耳目一新。
他在曾青璜山粉笔生涯三十载,在那素有“渔樵耕读”之地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他一手执着教鞭,另一手握着画笔,写尽壮丽江山。他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咏叹了《耕坛咏怀》七律,表达热爱教育事业的满怀豪怀。诗曰:
舌耕笔种在青璜,奉献无多鬓始霜。
情付菁莪心不老,身经浩劫志犹长。
勤培桃李效红烛,甘作尘泥育栋梁。
魂洁何萦荣与辱,劲松相伴自清香。
在动乱时间,作者到一处远离喧器的角落,戏称为“世外桃源”,对他潜心研究艺术、作画吟诗是一个好地方。君子随遇而安,倒把这篇陋居室拿《红楼梦》中的一句来作自勉;“逢片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晨风夕月,除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以苦为乐,以艺取乐。《青璜之忆》就是一篇方纪龙先生耕耘于三尽讲台的鲜明写照、字里行间,洋溢着他洒满辛勤汗水的痕迹。其实他是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去赢得教学上的《三怪教师》。他坦率地记叙30年间在青璜山洒下的汗水,奉献智慧,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中肯地自我评价:“我只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书写自己平凡又而绚烂的人生。作为一介寒儒,我总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多么富有。”是啊,青璜山上的青松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淡泊名利的品格。“我把我的青春都献给教育事业,都留在青璜山”。来青璜山工作时风华正茂,离开时则白发苍苍。然而,他感慨万千,思绪绵锦,吟叹了一首《怅别青璜》:
师道由来德泽长,如蚕似烛已何伤?
清风拂袖知甘苦,热血盈腔育栋梁。
苗壮不愁人渐老,薪传惟望国趋强。
教坛卅载今离别,留驻心葩瓣瓣香。
为人师表,无上光荣。方纪龙先生深深地体会到当教师的荣耀与快乐。
方纪龙的散文语言总以诗或词那般格调韵律人文,可以当做散文诗体裁来阅读欣赏。在《夏夜遐思》一文中,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情思飘逸,充满沉郁的感情色彩,并且借景抒怀,思情翩翩。那美丽的夏夜,尘封了他万千思绪,触景生情,“鹿砦遍地,荆棘丛生,那不是我青春之旅?”“hellip;hellip;在磨难中我给予人生的奥秘感悟:成功之路,永远没有坦途”。哲理之言,富有教育或鼓励、启迪意义。作者笔锋一转,情愫变异,倏然,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我心中不禁泛起一些淡淡的哀愁:人生所有的光环难道比它更长久?与浩渺无边的宇宙相比,人只不过是寄身于天地之蜉蝣”。在《秋夜遐想》一文里,作者用同样的笔调和相同的情感心怀,托物言志,感叹人生。他仰望秋月,心旌摇曳,纤情缱绻,难舍难收,“追溯浮生逆旅,无怨无悔,无愧无愁”。的确,他的人生犹如一曲悠扬悦耳的歌声。
文集中相当一部分篇幅是记叙方纪龙的三位艺术恩师,即画家陈子奋、书法家沈觐寿、诗人赵玉林。作者以浓彩重墨,叙述三位恩师对他的关心与爱护,言传身教。透过文字,让人清楚地看到作者拜师学艺、刻苦求学的可贵精神。仙游的人物画大师李耕亦深深地影响了他。方纪龙为了进一步学习画艺,研究评论赏析李耕画作,同时亦评述了已故大书画家吴作人、黄胄、罗丹、陈鹤、许英三、林金定等以及当代国学大家文怀沙、画家翁振新、朱宇南、张金鉴和大作家章武等。作者以细腻诙谐的文笔风格书写这些艺术大家的道德文章、学术境界、品格与精神,给人留下了一篇篇文化名人的华彩乐章,奉献出一份见仁见智的智慧火花。
是啊,方纪龙的文学面目是多种多样的,宛如他的国画作品一般,绚丽多姿。(郭大卫)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