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新发现古崖刻群 丰富莆田市文物
【发布日期:2024-01-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吴国柱

 

 

 

刘章天题刻“上有飞瀑”   陈震辉/摄 

 

 

  

 李灿箕题刻“犹龙”

 

 

沈公仪题刻放大图


 

 

 龙潭洞口左边巨石上刻楷书“宴坐石”三字

 

 

 

九座寺留存沈公仪题刻“正觉岩”

 

 

 

赵希复书“苍官岭” 陈震辉/

  

 

 

宋代“九座至界”下二方南宋砌路功德石刻放大图


 

 

明代柯朝琮题刻“雨花台”

 

 

 

何南金题刻“探奇从此” 吴国柱/

 

 

 

明代何南金榜书“观瀑”题刻  吴国柱/


 

佚名篆书题刻“浣花”

  

摩崖石刻是书法艺术、雕凿艺术、文化艺术的高度浓缩,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科学价值。在我市发现的古崖刻群,是莆仙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国务院决定于2023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工作,对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尚未登记、2012年以来特别是这次普查实地调查过程中新发现的文物,要进行调查、认定和登记。

2023年,莆仙民间文化人士发现了一批宋、元、明、清的古摩崖石刻。根据“仙溪小记”公众号、柯伯雄的抖音号,以及“山野牧风人”的微头条等发表的资讯,以及我近几年发现的历史名人题刻,我进行了汇总,助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丰富莆田市文物。现以县区分类列举如下:

 

一、仙游县

2023311日,陈震辉发表《三上魁山寻宝记》,记载他和游心华、黄玉锌、赵贺民一行在郊尾湖宅沿魁山寺下的小峡谷的一条垂直于峡谷的小溪道上溯数十米,发现一大石头上刻有清代仙游历史名人、时任礼部主事刘章天的题刻“上有飞瀑”,落款“同治甲戌年(1874),礼部刘章天书”。

322日,陈震辉发表《李灿箕诗文石刻汇集》,记载,317日,他和文友黄玉锌到书峰乡兰石村“虎潭”峡谷中,顺谷而下,历经艰辛至百米瀑顶,首次发现明代瑞安知县、六科廊主事李灿箕题刻“犹龙”,字幅高70厘米,宽30厘米;落款“灿箕”,字幅高30厘米,宽12厘米。

李灿箕,仙游盖尾镇琼峰村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明崇祯五年(1632)任浙江瑞安知县,居官八载,以清廉仁德称。后任工部监督、六科廊主事。以老疏归,卒年七十。

202364日,陈震辉发表《再探苍官岭古道题刻》,记载:苍官岭,现名企岭,位于仙游县龙华镇金建村境内,苍官岭古道是古时龙华西部一条重要的南北捷径。苍官岭石刻分为三部分,右边小字为苍官岭简介,共约168字,可辨认部分约90字。中间为“苍官岭”三个大字;左边落款23个小字为“通议郎、直宝谟阁、新江南东路、转运司干办公事赵希复书”。

根据石刻落款可知,该石刻应刻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新江南东路”设立后的某一年,由新江南东路转运司干办公事赵希复所题。

2023719日,仙游县文史学会考察队发表《九座山发现北宋时期珍贵摩崖石刻》,记载:在仙游九座寺西北向九溪上游2.5公里处的龙潭洞口左边巨石上刻楷书“宴坐石”三字,无落款。石刻高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在洞口右边巨石上,发现一方时任福建文臣提刑的会稽人沈公仪题刻“稽首正觉,利物无边,灵云一雨,助我丰年,公仪题。”石刻高约60厘米,宽约50厘米。

沈绅,字公仪,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熙宁元年(1068)由都官郎中任福建文臣提刑。沈公仪在福州鼓山亦有石刻。

龙潭考察结束后,突然想起九座寺东北的石龛石刻落款亦是“公仪题”,于是即刻前往查看。《仙游县志》载:“伏蟒岩,在九座山,旧有蟒害人,僧智广居此,蟒化而去。”且“上有古藤,紫茎绿叶,密如藓茨”。石刻为篆书“正觉岩,公仪题”。根据陈金添先生所发雁荡山沈公仪题刻,赵贺民老师判断为同一风格,说明沈公仪在九座山共留下了两块石刻。“龙潭祈雨石刻”和“正觉岩石刻”刻于1068年至1070年间。

“龙潭祈雨石刻”和“正觉岩石刻”对于研究古代书写格式、古代祈雨制度、九座寺文化和正觉禅师事迹、古代官吏制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石刻的发现本身也有着较大的意义,对于本土文史研究和文化旅游事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次考察活动与写作由仙游文史学会考察队全体成员共同进行,成员共10人:陈金添、茅玉香、赵贺民、陈震辉、郑庆金、戴子农、陈金地、郑文池、黄玉锌、游心华。

2023105日,陈震辉发表《盖尾资福院明代摩崖石刻》一文,记载他们到仙游县盖尾镇聚仙村的资福院考察,偶遇七十六岁的村民柯金腾。老人见他们在给一座古代石槽拓片,不经意间提起寺院附近山里有块石刻。在他的热心引导下,找到位于山涧旁的明代摩崖石刻,距今刚好400年。此块石刻之前不见载于任何方志和其它文献,具有一定的文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石刻位于聚仙村石牌后自然村资福院西偏南约200米处的溪涧第二潭旁的一块天然石台,石台旁有块表面平整的崖壁,上面刻着三个大字“雨花台”,落款小字“天启甲子资福主人柯朝琮题”,石刻幅宽约1.2米,幅高约1米。

据乾隆三十六年《仙游县志》载:“资福院,在石藜谷。宋绍兴元年(1131),僧维矧建,后圮。明万历十六年(1588),诸生柯一鲸,里民欧绍募复。国朝康熙初元年(1662),僧智拔修造般若楼。”由此推断石刻上的“资福主人柯朝琮”应该是资福院的大功德主,故以“资福主人”自称。

20231211日,黄玉锌发表《重走仙德古道,追寻先辈足迹》,记载:西苑乡凤顶村的“仙德古道”,是古代仙游县内通德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宋代以来仙游通县外三大通道之一。在仙德两县交界处的隘口石崖上,发现一方宽57厘米、高87厘米、字幅宽36厘米的摩崖石刻“九座至界”。与下面的两方南宋砌路功德崖刻,其中左下一方崖刻:“杨泊兴敬捨浮财砌此路求取双亲吴氏二娘起生浄界者捨钱十千,嘉熙改元(1237)二月日”。

顺提一下,2022109日,陈震辉发表《又发现一处宋代摩崖石刻》,记载他在凤山学校戴子农老师的向导下,重新找到三十年前曾考察过的两方宋代摩崖石刻,这也把仙游现存的宋代摩崖石刻的数量增加到6处共25方(其中北宋6方,南宋19方)。

此两方石刻位于九座寺前九溪南岸的石壁上,石刻上缘离地约2米。两方摩崖石刻所处崖面极不工整,崖壁并无磨平打底,但雕有边框线条,石刻上方还凿刻有分流雨水的凹槽。历经近900年的岁月侵蚀,石刻风化十分严重,表面植物附着厚重,辨认文字极为困难。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历经5次洗拓,石刻终于露出庐山面目。两方石刻分别宽70厘米高73厘米,和宽60厘米高68厘米。大者10行竖刻,每行10-12字,尚可大体辨认出其上内容;小者8行,每行满行10字左右,几不可辨。

二方石刻记载九座寺僧人捐款并劝募信士修建道路的记事,第一方石刻落款年间绍兴八年(1138)十月日,第二方石刻落款年间绍兴十年(1140)。   

二、城厢区

2023106日,我到智泉风景区上游发现一方明代广西提学副使陈伯献题刻“峰湖仙奕”。字幅高132厘米,宽26厘米;字径26厘米。虽无落款,但从陈伯献的号“峰湖”,及其在景区上游最大的岸壁上留存“智泉”二字下部“陈伯献改名题记”的内容和落款“明正德己卯(正德十四年)夏五月既望(农历五月十六),峰湖主人陈伯献记”来看,应是陈伯献手书。陈伯献题刻在我市智泉风景区被发现,为“智泉珠瀑”增添一道人文景观。

2023125日上午,好友郑宇转发“山野牧风人”发布的一条微头条:智泉溪谷口旁发现明代莆田知县何南金的“探奇从此”石刻。

于是,我根据配图,很快找到了此方石刻,何南金隶书横刻“探奇从此”四大字,丈量字幅高21厘米,宽120厘米。左边竖刻二行小字落款“延令何南金开”,字幅宽21厘米,高32.5厘米。

何南金(1561-1609),江苏泰兴(别称延令)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翌年任兴化府莆田知县,在任二年,卒于官。性倜傥,有文名。为政暇,于邑中佳胜智泉、碧濑诸处徜徉憩息,皆有品题,碑板累累可诵。在智泉构“来苏亭”其上,而为之记。

2022324日,我到智泉风景区春游,发现明代莆田知县何南金题刻:崖刻上部横刻“观瀑”二大字,字幅高24厘米,宽55厘米。下方竖刻二行,共十字“巴峡门三折,扶桑海一杯”,字幅高69厘米,宽60厘米。左边竖刻一行落款“广陵何南金题”,字幅高35厘米,宽5厘米。

目前,智泉风景区已知有二十方明清摩崖题刻群。

华亭镇西许村后坑里二龙潭景区已知有七方明代历史名人题刻,分别是:明代刑部尚书林俊隶书“双溪佳处”题刻、明代南京吏部考功郎中林达隶书题刻、明代南京都察院都事林有恒等四人游二龙潭题刻、明代林有恒榜书“一碧”题刻、明代林有恒榜书“乐此”题刻、明代林有恒榜书“二龙”题刻、佚名“醒醉石”题刻。

其中“双溪佳处”崖刻位于二龙潭景区石船水下流几十米的一面向西方的大峭壁上。“双溪佳处”两直行并列,为隶书大字,字幅宽155厘米,高128厘米,字径宽58厘米,高61厘米。署款“见素”,即刑部尚书林俊。

二龙潭景区内存有一方明代南京吏部考功郎中林达隶书题刻:嘉靖癸未(1523)首夏(四月)颐晦,愧吾竢轩濯缨泉上。

“嘉靖二年四月,高味拙、林南峰、顾西田、丁果斋游此”题刻位于二龙潭第二级瀑布口右侧峭壁上。题刻直行三行,字幅宽37厘米,高84厘米。林南峰即是林有恒,南峰为其号。其余三人也署号,具体名字有待进一步考证。

20166月,我到广化寺后三里发现历史记载中的明代礼部尚书林尧俞“南溪草堂”遗址,是一处集妈祖文化、园林文化、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胜地。《天妃显圣录》是第一部有系统整理妈祖史料的书籍,而林尧俞是第一个编整《天妃显圣录》的人。“南溪草堂”是林尧俞编整《天妃显圣录》母本以及作首序的地点。作为妈祖文化典籍开创者林尧俞的别墅“南溪草堂”,其文化含金量非常高!

“南溪草堂”是明代莆田真山真水园林的代表之一。叠山理水创造的山水景观往往可以再现大自然的亮丽风采,成为园林中主景或形象标志,美不胜收,令人瞩目。然而“再现”还是人工制作,宛若天工而已。而“南溪草堂”园林景观是真山真水真奇石,纯自然的花草竹松相映成趣,鸟兽亲近。不用“再现”,已是天然。林尧俞自语“有兴常临水,无时不看山”乃真实而闲适的生活。“南溪草堂”园林景观有明代状元文震孟篆书题刻“南溪”(民国时尚存),留存有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行书题刻“昔有亭”,落款“瑞图书”;佚名篆书题刻“浣花”、佚名楷书题刻“瀹雲”、清代广东长宁知县俞荔隶书题刻“迂溪”。这些石刻非常宝贵。“南溪草堂”还有古观景台及观景道,上方不远处还有南溪古道及明代莆人书法家、四川右布政使周瑛(号翠渠)题刻“天马南麓”和“大夫坑”。

林尧俞卜筑“南溪草堂”别墅,历史文化丰富。有明代史学家何乔远《闽书·方域志》《镜山全集》、张燮《群玉楼集》《霏云居续集》、林登名《莆舆纪胜》,清代的《兴化府莆田县志》、郑王臣《莆风清籁集》,民国张琴《莆田县志》《南山广化寺志》、宋湖民《南禅室集》等史志文献详实记载。

我发表了《莆田南溪发现明代张瑞图等题刻及古建遗址记》《莆田南溪发现古观景台及观景道》《南溪的历史痕迹》等文章,然后联系莆田电视台到实地采访报道。

三、涵江区

202375日,新县笔峰考古队在《新县镇志》主编肖菊香及文笔村委领导指导下,在位于镇东偏南四公里之南埔自然村斜对面的龙兴寺遗址边的一块大石上,发现一方北宋熙宁四年(1071)十月的崖刻;距离此崖刻约8米处还发现一方北宋元祐七年(1092)八月的崖刻,竖五行阴刻楷书“当山僧自立,捨衣钵钱五十五贯,为考妣二亲铺石门外路一百余丈,用资生界。元祐壬申(元祐七年,1092)岁八月日题。”

发现宋代崖刻,填补了该镇这一领域的空白,意义非凡!

20237月,柯伯雄等人在文笔村斗山自然村的湘溪岸上,发现一块大石上刻一方元代至正四年(1344)三月的铺砌公路功德碑,竖七行阴刻楷书“苍山李氏子篁,其讳石窗,其号发心;施财铺砌相(湘)溪窑边至于书岭一带公路,以便往来。乡人德之,勒石以纪其功云‘相溪滔滔,书岭峨峨,李公之惠,千载不磨。’时大元至正四年(1344)甲申三月吉日书。”

202373日,柯伯雄、柯美中、沈国钦三人来到新县村下仙井过去上面的寨埔山腰中,探寻几个小时才发现一块大石上刻一方明代天启七年(1627)正月的古崖刻,正中刻“杨后山”三大字,右左边刻小字落款“天启七年丁卯正月吉旦,大明孝男孙居、孙责、孙荣、孙禄泣立”。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