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从李霞的一张照片谈起
【发布日期:2024-01-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劲

 

 

李霞的曾孙李志胜提供的家传照片

 

 


《李霞人物精品》中的《抱琴独立图》  

 


珂罗版《李云仙先生人物精品》中的《抱琴独立图》

 


珂罗版《李云仙先生人物精品》

 

李霞(1871-1938),字云仙,号髓石子,别号“抱琴游子”,仙游县鲤南镇横塘村人。李霞少年随伯父李芳林学画,兼习诗文书法,十六岁始以卖画为生。如其“幼时常以瓦砾画地作人物状”,伯父李芳林每顾而笑之说:“读书难,作画亦不易,读书必先明书理,作画必先明画理。其运笔又与书法同,当自有法始而后至于无法;且人物之画,较山水、花卉、翎毛,更为深邃。画人物者,必于山水、花卉、翎毛诸法纯熟后。精神逼肖,气运生动,人物乃可言也。尔既酷嗜此道,非师古不可。”果然,李霞极注重国画学派源流之研究,从线纹入手渐入佳绝而至于写意画,熔铸两者于笔端。“窃意专攻写意,恐流粗率。专攻线纹,恐失拘牵”,诚其所说:“至贯休、吴道子、阎立本、禅月大师之墨刻佛像罗汉,原以线描见长。董源、巨然、米氏父子高谈笔墨,趋重写意,由是南北二宗分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李霞赴省会福州参加乡试,居西禅寺。当时名士陈宝琛赠诗,曰:“仙游大画家,寄迹西禅境。遗我古美图,笔姿含秀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李霞随江春霖入京学艺,好游名山大川或与天下名士交,犹如李霞自言:“生平好游名山大川,往复于燕、沪间者三十余年,与都人士纵论古今,知国画重笔法精神。” “尝博考历代如顾(顾恺之)、张(张僧繇)、曹(曹仲达,一说曹不兴)以及周昉、马远、夏圭之人物,李龙眠之佛像,牧溪、梁楷之十六印真,虽未概其真迹,而笔法之神逸,笔力之能妙,前人论之甚详,跃跃然如在纸上。”清宣统二年(1910),其于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名震一时。江苏南通名士刘爕称李霞“书法钟王”“诗宗李杜”。1914年,李霞《十八罗汉渡海图》获巴拿马全球赛会优等奖。

癸卯白露后两日,笔者随文友吴国柱拜访静风堂主人,缘识李霞的曾孙李志胜,同时得其提供的家传《抱琴独立图》原照片,细读之后,发现有诸多名人为其题咏,兹摘录如次:“知音者稀,契音者缘。焦尾爨下,素手花前。高山流水,身世茫然。其戴安道之逃名,抑陶靖节之无弦?咄、咄、咄!《猗兰》一操,自籁吾天。己巳夏日,抱琴游子时客东瀛。”除1929年夏日,李霞自题诗之外,还有1909年春罗惇曧题:“未遣峨嵋一挥手,不妨彭泽竟无弦。成连去后风萧瑟,立断苍苔只自怜。云仙大兄题抱琴独立图,己酉(1909)春,罗惇曧”;1919年冬日,晚清政坛人物秦绶章题:“燕市空闻击筑豪,新声耻奏郁轮袍,余留待中郎赏,始信焦桐价自高。云仙仁兄世大人雅鉴,己未(1919)冬日,佩鹤秦绶章初草,时年七十有一”;19234月,进士关陈謩题:“万事如今缩手看,入春犹畏朔风寒。怨笳环向庭心迸,独抱桐琴不敢弹。韵仙兄以抱琴独立图属题,拉杂书成一绝句。癸亥(1932)四月勋夫关陈謩初稿”;193412月,黄葆戉摘录19094月下旬江春霖的《李云仙抱琴独立图序》文:“世方尚倡优之俗乐,而欲以笙簧琴瑟与筝琶竞一日之长,此势之必不胜者也。仙游李君云仙,以画名于时。始习著色丹青,继乃学为写意,山水人物各极其胜。为丈尺大幅,尤具有笔力。(原有‘以’字)僻处闽中,无以尽其长。光绪戊申(1908)偕儿辈来京师,冀有所遇,时都下酬应,方尚苞苴,一二收藏家外,不复以书画为礼。而富商大贾,又必多买胭脂以画牡丹,而后始入眼焉。云仙虽画师,而有崖岸。趋时不屑,降格不能,卒以不苟合而去,毋亦如筝琶竞进,独奏笙簧琴瑟,而知音少耶?曩岁云仙尝以抱琴独立图索题,久而未有以应也。归有日,复申前请,索而观之,诗词歌曲,无体不备,因为叙其缘起。余甚望云仙益精其业,不懈而及于古,虽不遇于当时,亦必传于后世。譬之太古雅音,不入俗耳。郊庙社稷之典,终必用之,特遇有早晚耳。矧京师赏其艺者不为无人,赛会外国,已为鉴别家所奖。伯牙琴操,钟期知之。当时并未可谓之不遇也。立不易方,无独有偶,云仙勉之哉!(原有‘时’字)宣统纪元(1909)孟夏之月(4月)下澣(原‘旬’字),莆阳江春霖杏邨氏书于京师(原‘都’字)宣南之守拙斋。”以及黄葆戉自题:“杏邨侍御直声震天下。忆宣统三年(1911),侍御辞官过沪,倾海上中外人士争欲一瞻颜色为幸。沧桑之变,忽踰两纪矣。今云仙先生命录侍御旧题抱琴独立图,读其文,若亲謦欬,可胜感慨。甲戌(1934)嘉平月(12月),长乐黄葆戉蔼农父默识,时同客海上。”可见,江氏极力推崇李霞的画艺,另有其《题李云仙抱琴独立图》:“筝琶俗耳久痴聋,四顾无人眼一空。莫怪尔音金玉閟,瑶琴只合待薰风。”1918年江春霖去世,李霞挽联:“六千里侨棲柏府覆我如天憐穷途墨砚生涯默默相关詎止侯门容鋏客,七八载归养蘭陔羡公有母问此别白云亲舍依依不尽忍听阿嬭唤萊儿。”

此外,照片上有一些名人诗题,分别是“福地洞天第一峰,鲤湖九曲隐仙踪。何时为我重挥手?入耳如听万壑松。云仙仁兄大人嗄正,弟吴曾祺”;“青山以外无知己,绿绮多情结夙因。搔首问天天已醉,厌看十大软红尘。云仙大兄属题抱琴独立图,香雪陈海槑”;“南酹邝海雪,北呼汪水云。宋明亡国后,惆怅又逢君。先生将何之,他日又独立。莫抚七弦琴,苍茫百端集。云仙先生抱琴独立图即希正之,易顺鼎”;“韶护今何处,哇咿负此琴。卷怀岂吾顾,求友阅时深。古谊终难睐,知音不可寻。影中人有语,应亦笑孤岑。云仙仁兄大人独立携琴小照,李钟瑨题”;“筝琶市新声,良桐爨薪斧。岂无投时心,此调人猒苦。囊我弦上音,结我影中侣。我影相对照,亦复成尔汝。鹤泪羡松孤,孪拳羞与伍。 清风海上来,成连何处所。右题云仙仁兄独立携琴小影,琅瑘王同海稿”;“手挥目送嵇中散(嵇康),阿堵传神顾虎头(顾恺之)。结合两人为一手,故应顾影己无俦。云仙先生自写抱琴独立图,陈衍题”等。  

从这张《抱琴独立图》照片与已有的出版物中图片进行对比,除了同有李霞先生高大略微胖的身躯,左手抱“幽涧泉”古琴、右手自然垂放,饱满的精神显现出其傲岸豪迈的形象外,还可观察到图中题跋之明显差异。

“孔夫子旧书网”上所载,19354月再版的《李霞人物精品》(黄葆戉题检)中的李霞《抱琴独立图》自题落款年间地点改为“甲戌(1934)仲春,抱琴游子时客沪江”,而且只有李霞的单独长款。但是,李霞曾孙李氏收藏的那张完整版之李霞《抱琴独立图》自题落款内容却是“己巳(1929)夏日,抱琴游子时客东瀛”。此与莆田周先生购藏的19356月初版之珂罗版《李云仙先生人物精品》(第一册 李健题)中的李霞《抱琴独立图》诸家题款相同,只是最右侧边的黄葆戉之小行楷摘文被删除,并且该版古籍拥有江春霖《李云仙抱琴独立图序》、陈衍序和李霞自序等,江氏序文与黄葆戉摘引之文内容有“……以……时……旬……都……”等字不同。

故此,笔者推断李氏家传《抱琴独立图》原照片应拍摄于1908年至1909年春之前的那段期间。这说明1908年李霞随江春霖入京,已在京师广交艺友。清代王寿椼《行行草》中《题李云仙抱琴独立图》,诗言:“回首京华二十春,琴囊无恙拂轻尘。笑他湓浦茶啇妇,犹感琵琶老大身。迭驻闽南主客军,争持绢素日求君。画来一石何容易,悔不当初笔砚焚。”清代诗人林翰《山与楼诗》中《题抱琴独立图赠李霞画师并与索画》,诗言:“鸡城兵马阻归篷,落拓江南老画工。且把所能倾泻尽,一挥肝胆入丝桐。”作为李霞少年时代的挚友、北伐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师师长兼福州城防司令吴威为《抱琴独立图》题序作了评价:“君才识超卓,性情恬退,不与世忤以值乱离,不能展君之抱,因隐于丹青……”李霞深入社会名阶层,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其博览群书,多才多艺,特别是结合闽派、海派和京津画派的艺术成就,取材历史人物,其笔下不论英雄名士还是美媛名姬,均个性鲜明。清末举人郑文俊题诗云:“轳轳轩车咽晚风,千秋人道女英雄。晋文霸业空千古,却在金樽一醉中。”

19288月,李霞与黄羲及侄李壁一起东渡台湾,于台湾新竹参加“全台书画展览会”,并任审查员。此外,在台中新富汀中华会馆举办画展时,台胞对其作品爱如至宝,纷争购藏,作品很快便被抢购一空,这也表明其作在当时的台湾地区备受各界人士的欢迎与肯定。1936年,李霞在其出版的《抱琴独立图》自序中写道:“初从线纹入手,旋习写意,而私淑吾闽华新罗、上官周、黄瘿瓢诸大家。”“擅人物,初学黄慎,笔势雄健,文匹大幅,尤见力量。喜作关羽像神采生动,一时建大厦者,必求作堂幅,以壮观瞻。”从中可以看出,李霞自身受到黄慎以草书入画的影响深刻,其画作融文人画与民间绘画的优点于一体,在内容与形式上恰好契合了彼时台湾的美学风尚。近代闽中诗人陈衍还有评论:“云仙人品高洁,平日所嚮往者皆古今名贤逸士,故此册所绘壮缪外,若淮阴侯,岳武穆、谢太傅、白太傅、陶靖节、苏玉局等率逸趣横生,其元神与千载上之人相会合,从可想已。……”

值得一提的是,少时随父亲范耀庚学画,专工兰竹、兼擅山水的台湾女画家范侃卿曾特意登门拜师学画,在李霞先生的指导下,其国画艺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范侃卿女士曾在《题云仙我师抱琴独立图卷》中道:“独立亭亭卓尔哉,还从舆下拾良材。而今瀛岛深闺女,争向程门立雪来。”此诗表明当时台湾女同胞向李霞求学画者,并不只是范女士一人。李霞不仅有诗题范侃卿玉照:“传神阿堵笔无痕,赖汝支持吾道存。一事最生衣钵恨,可怜山水异中原。”该诗上半阕无比真切地体现出李霞和范侃卿的师生挚谊,而下半阕则笔锋一转,流露出其深沉的爱国之情。极爱弹琴的李霞先生在画余常以弄琴自娱,丝弦轻拨或悠然独奏,留下大量艺术精品,晚年时还刊出一本抱琴独立图卷以自况,海内名人多为题咏。如有“落落风标故自殊,琴师还与画师俱。写真自擅龙眠笔,合补松风万壑图。”“孤怀渺渺记冰弦,俗耳筝琶一笑捐。料是知音尘世少,只因海上访成连。”“海龙海上助矜持,此是俄连满意时。携向沧波清浅处,诸天无语降瑶姬。”广东潮州人、赴台画家詹培勋诗云:“吟风弄月抚牙琴,独立燕南寄慨深。落落高山流水调,子期既往孰知音。”

193511月,爱国海军将领萨镇冰写了《李云仙先生国画序》,颂扬李霞先生的书品与人品,如载:“镇冰蚤耳云仙先生画名,或云先生画直良高,以此拥厚赀,是特卖艺之雄耳。比读先生所画,并先生自序抱琴独立像,心焉契之,而实亲挥尘谭艺,品次里人物,亦啧啧称道先生,益佩先生儒雅风流,文字翰墨,皆优为之,其能事不但工画而止,先生其隐于画耶?殆当世高士也。……”李霞应当时江西省当局熊式辉之聘,往绘江西历代名贤像,事毕,熊氏曾欲留先生,以客卿参赞幕府,但李霞宁可回闽卖画,抱琴自娱亦复不欲有就,正如清末翰林张琴说:“君壮乡之画,恒不自惜,山村水驿,古寺丛祠,纸窗素壁,时留笔迹,而贵人富贾持绘楮求绘者,往往不应。”

细观李霞“抱琴独立”的形象,读解其友人题跋的书文诗句,我们不难窥见李先生傲世不群的人格魅力与君子如玉的艺德典范。其喜结交,好施舍,常以佳作赠送穷人;每遇公益事业,则慷慨解囊,曾出资兴办东山小学等。在笔者看来,正是其饱经沧桑的人生阅历、难能可贵的自主意识和藏于内心的艺术品味,方才成就了他在20世纪闽派绘画史上的特殊地位。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