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刘克庄诗文中的罗汉画
【发布日期:2024-02-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劲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卒于度宗咸淳五年(1269),享年八十三岁。尽管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罢黜,但其一生的著作很多。据詹淑海先生的《刘克庄评传》“前言”上载,除历受学者重视的《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其中有诗485000多首,词5258首,诗话4卷、赋1卷、记6卷、序5卷、题跋13卷、奏议2卷、油幕笺奏1卷、奏申状3卷、广盐江臬二司申奏状1卷、掖垣缴驳2卷、玉牒初草2卷、内制7卷、外制16卷、表牌1卷、字说1卷、讲义2卷、进故事2卷、启9卷、杂启2卷、书7卷、上梁文1卷、祝文1卷、祭文5卷、神道碑7卷、墓志铭8卷、行状5卷、疏1卷、青辞1卷、书判2卷),此外还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22卷等。笔者以多年前购买中华书局出版的《刘克庄集笺校》之诗文中的罗汉画,试从题跋梳理他的绘画鉴赏力。

《刘克庄集笺校》第三册中载刘克庄《过水罗汉图》:“涉浅犹须杖,谁云佛有神?乃知杯渡者,祇是热瞒人。”第十册中载刘克庄《王摩诘渡水罗汉》:“此轴必有十六僧,所存者卷末三僧尔。‘王摩诘’三字,恨无摩诘它字可参校。上用圆角印,其文为‘埜释’,岂摩诘别号耶?世画渡水僧,或乘龙,或履龟鼋,类多诡怪恍惚,不近人情。今最后一僧,先登于岸,虽目视云际孤鹤,然脱衣坐磐石上,欠伸垂足,若休其劳苦者。前一僧未渡,纔数寸浅水,而中一僧,乃倒锡杖以援之。三僧者,皆至人大士,而涉川之际,谨重如彭祖之观井,曷尝以芦渡、杯渡为神哉?乌乎!此固非摩诘不能作欤?三僧抑禅家所谓‘老古锥’欤?”此对王摩诘罗汉画的题跋,说明刘氏见到的《渡江罗汉图》应该是残缺本,十六僧中仅见三僧,同时表现出深湛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鉴别能力。他将三僧描述得灵动秀杰,比如图中最后面的僧人,写其登岸后,将自己湿透的衣服脱下晾在岸边的石头上,自己则“欠伸垂足”,欣赏着空中的云与鹤,自然而闲适。最前一僧并未渡水,而是面露畏惧地等待在岸边,水中一僧则将锡杖尾部伸向未渡者,欲接援着他一起渡水。锡杖可以彰显圣智的意图,东晋《得道梯磴锡杖经》一卷详载有关锡杖的事由。两僧小心翼翼渡水之态,与常人无异,凸显出“人”的特性。通过后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描述,我们不仅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三僧渡河的动感画面,也不禁对王维笔下富有生活气息的罗汉赞叹不已。《刘克庄集笺校》第十册中“黄庭坚山谷集卷二七题渡水罗汉画”载:“右摹写唐人画行脚僧渡水,已渡而休,与泛济而未及济者、涉深水者、老惫极少者、扶持几欲不济者,有临流未涉者,有见险在前依石坐卧者,颇极其情状,明窗净几,散髪解衣而纵观之,亦是幻法中无真假。往在都时,冯当世有此画本,是古人创业缣素也。题云:‘王右丞画渡水罗汉。’余爲题云:‘阿罗汉皆具神通,何至拖泥带水如此?使王右丞作罗汉画如此,何处有王右丞耶?’当世不悦,爲余题破渠好画。余曰:‘顾画何如,岂因誉而完,因毁而破也?’”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其绘画在宋代即受到追捧,据传宋徽宗就派人四处搜寻王维的作品。王维不仅擅长画山水,对于人物的描摹也惟妙惟肖,他曾经为孟浩然画肖像,将孟氏独特的诗人气质画得形神兼备。王维信奉佛教,创作了许多佛教绘画作品,据传宋代宫廷里就收藏其五十余幅佛像画。英国迈克尔·苏立文在《中国艺术史》中所言:“在他妻子于730年去世后,王维成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此外,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俞剑华《中国绘画史》、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册)等现代美术史著作中,均录载宋代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品评,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拈出,并成为后世评画、评诗的一条准则。

据史载,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官至朝奉郎。晚年退居龙眠山,故又自号龙眠居士。长于诗,尤以画著名,特别是学佛悟道,深得微旨,擅长于澄心堂纸上画小尺幅卷轴,常用尖小的笔端来表现微妙素淡的旨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李公麟的《百佛来朝图卷》。

《刘克庄集笺校》第二册载刘克庄《题龙眠十八尊者》:“尝闻天台境,肉身往无从。仁夫示此图,恍惚游其中。应真一一若旧识,或踞怪石临飞淙。山鬼投牒何敬恭?天女问法尤丰茸。盆鱼鬐鬣等针粟,放去夭矫孥空蒙。山深无人地祇出,被服导从侔王公。前驱鸷兽后夔魍,徐行殿以一瘦筇。巉巉苍壁谡谡松,下有老宿眉雪浓。石桥灭没云气断,似是鬼国非天宫。层冰融结挟怒瀑,毒虺喷薄含腥风。至人于此方入定,坏衲幂首枯株同。等闲一坐六十劫,汝技有尽吾无穷。书生往往谈性命,怵以祸福犹儿童。倒持手版口劝进,对此宁不面发红?我知龙眠笔外意,要与浊世针盲聋。退之云释善变幻,恺之谓画能神通。幻耶神耶两莫诘,与子持叩西山翁。”该诗文题真德秀之子、真仁夫的藏画之作,描述李公麟所画罗汉形貌各别,姿态各殊,须眉毫发刻画入微,充满人情味。整个画面富有节奏,情调通俗而不失高古风格,气韵高雅超逸。此李公麟所画十八尊者,又称“十八罗汉”。由于在佛画人物中赋予文人画的笔墨技巧和情调,李公麟所创作的白描罗汉俨然处于人世间的现实生活场景中,不再只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而是多了一份人情味,多了一丝文人画的高雅气质。

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其画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除临摹古画着色外,其余皆为白描,时推为“宋画第一人”。《刘克庄集笺校》第九册载刘克庄《跋李伯时罗汉》:“前世名画如顾、陆、吴道子辈,皆不能不着色,故例以‘丹青’二字目画家。至龙眠,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诣。譬如幽人胜士,褐衣草履,居然简远,固不假衮绣蝉冕为重也。于乎!亦可谓天下之绝艺矣。”该跋追溯水墨画的淡远特点,明确指出李公麟的白描罗汉基本上以“淡毫轻墨”线条,进行“扫去粉黛”的艺术处理,呈现出“高雅超逸”的韵致气格,从而表现出宋代文人画文雅素淡的审美情趣。正如俞剑华标点、注译的《宣和画谱》中所评:“……尤工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获、占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小大善恶、与夫东西南北之人,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非若世俗画工,混为一律。贵贱妍丑,止以肥红瘦黑分之。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其成染精致,俗工或可学焉,至率略简易处,则终不近也。……”与东晋画家顾恺之、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陆探、唐朝吴道子等人的佛教绘画作品不同的是,李公麟笔下的罗汉形象从早期的神性中解放出来,更加符合世俗的审美趣味和现实性的美感要求。这种世俗形象的罗汉画,被称为“龙眠式的罗汉画”。《刘克庄集笺校》第十册中载刘克庄为林孟芳题《龙眠画四天王》:“世言‘画神鬼易,画狗马难’,此论殊未然。自古至今,画神鬼者多矣,唐惟一道子,本朝惟一伯时入神品,它名笔皆不逮。孟芳此轴,得之福唐官所,故家物也。其画天王大神通大威猛之状,与夫侍女之妍,将吏之武,兵械之盛,不施丹绘,而萦映妙巧,变化恍惚,观者莫知其作如何下笔,非伯时不能作也。余所宝伯时图《豢龙氏》二幅,比此轴规模布置物色笔意皆酷似,借观久之,以还孟芳。”

细读莆田人林从桂(字孟芳)所藏李公麟所作四天王的题诗,可知刘克庄题画咏物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也为中国传统绘画增添了史料。被后代敬为百代宗师的李公麟,能集诸家之长,得其大成,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刘克庄集笺校》第十册载刘克庄题《巽岳降灵图》:“图中所画鬼神,其服御供帐卤簿仪卫,往往侔于王者。余谓百神皆受职于朝,皆当以品秩爲等级。古五岳视三公,窃意舆服宜用上公之制,然自唐至本朝,岳神既加帝号,则此卷则龙驾帝服者,非僭也。顷见龙眠所绘东皇太乙、云中君,与此本笔意略同,决非俗子摹搨者。”历史上,李公麟醉心于宗教绘画,其“学佛悟道,深得微旨”巧妙地将我国文人情趣运用于佛教艺术创作中,在佛教绘画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佛教绘画在魏晋时期至唐代,基本上以壁画的形式为主,直到宋代,卷轴式才成为主要的呈现形式。读刘克庄罗汉画的题跋,这些极为丰富的诗文信息或告诉绘画的创作缘由,或记录作品的传藏顺序,或叙述艺友的交谊情怀等,有待后人认真去拜读与探究。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