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两岸同闹尾暝灯——莆田总元宵文峰宫尾暝灯侧记
【发布日期:2024-03-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郑育俊 陈晓威 文/

 

 


 







 


龙腾狮舞兴盛世,万人空巷闹元宵。正月里的莆阳春意渐浓,这里有堪称全国最长、最火、最热的元宵,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醉了人心、迷了人眼、延了文脉,正是“谁家元宵领风骚,一月欢腾看莆田”。

火树银花不夜城,十里长街十里灯。甲辰龙年正月廿九,文峰宫妈祖元宵“尾暝灯”莆台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莆田精彩呈现,烛山火母点亮了万家灯火,民俗踩街震撼了直播荧屏,妈祖供品惊艳了众多游人。来自海峡两岸的50多支、2000多人的民俗表演队伍,巡游十里长街,路跨荔城、城厢,规模之大为历史之最。






普天同庆,共享平安。龙年“尾暝灯”恰逢文峰宫迁建670周年(文峰宫于元至正十四年由白湖顺济庙迁建于此)。39日上午,莆田文峰宫兴功六百七十周年暨妈祖元宵尾暝灯祈福祈安活动在新殿广场举行,海峡两岸妈祖宫庙代表纷纷前来共点烛山火母,祈福祈安。

五福献瑞,福祉祯祥。文峰宫抢救挖掘的市级非遗项目《大五福》,由莆仙戏剧院倾情演绎,依次表演“天官赐福”“五子登科”“铁笔春秋”“毓麟瑞凤”“万宝朝宗”,福星、禄星、寿星、禧星、财星致贺赐福,现场的观众沉浸式体验了千年吉祥福道文化的无穷魅力。

祈福仪式上,文峰宫董事会董事长陈鹭玲点燃烛山火母。

华灯初上,烛山祈安。文峰宫新旧殿前,摆放着数座船型、如意型、节节高型的烛山。当晚6时,延续数百载的文峰宫市级非遗项目《元宵烛山》开始燃情,如织的妈祖敬仰者、受邀嘉宾欣然而来,点亮一支红烛、一盏烛光,虔诚向妈祖祷告,祈求平安幸福。烛山蜡烛不能全点完,要留下二寸许“烛脚”;到二月初一,各家各户再来请回他们的“烛脚”,带回家中继续点燃,寓意瑞兆临门、全年平安,称之“请火母”。









悠远文脉,庾续传承。当晚,“尾暝灯”的重头戏民俗文艺踩街燃爆全城,万人空巷。民俗踩街古有定例,沿袭传承,队伍由开道方阵、表演方阵、仪仗方阵、护驾方阵组成。50多支民间文艺队、10余部彩车犹如一条长龙,从文峰宫旧殿门口出发,途经古谯楼、新街口、田尾圆圈、高楼、观桥、古城路等路段,一路锣鼓喧天,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轮番上演。台湾龙型大鼓队、广东英歌队、泉州蟳埔伡鼓队、宁德霍童提线舞狮、江苏昆山的千里眼顺风耳及电音三太子等也前来交流表演。




供品展示,叹为观止。文峰宫的市级非遗项目《妈祖供品》传承悠久,堪称“中华一大绝活”,栩栩如生的“尾暝灯”供品展成为众多游人的打卡点。

“莆田元宵,‘文峰宫起,文峰宫止’。”陈鹭玲介绍说,“文峰宫自古为‘郡县春秋致祀’‘朔望行香’的官祭妈祖宫庙,以文峰宫省级非遗项目《妈祖信俗》及市级非遗项目《妈祖三献礼》《妈祖供品》《元宵烛山》《妈祖诵经》《大五福》等为主要载体的‘尾暝灯’上元祈福活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融为一体的活动,历经六百七十载沿革、演变、发展和定式传承,已成为莆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