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成功投放首批1万尾大黄鱼鱼苗,标志着该项目渔业养殖方案正式落地实施,助力构建“海上发电、海下养鱼”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此次投放的首批大黄鱼鱼苗,规格为700-800克/尾,养殖周期为3至4个月,待首批鱼群稳定后,将适时补充投放鱼苗。
“国能共享号”平台建成于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全球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与养殖一体化设计项目,被列入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该平台主要由“漂浮式风机+养殖网箱”组成,具体包括浮式平台、4MW风机、系泊锚固系统等。浮式平台为三立柱半潜式结构,形状为正三棱柱,立柱间边长70米,立柱高28米,设计吃水14米,养殖水体容积约10000立方米。
“国能共享号”平台系固设备为9条长431米的无档锚链,每个立柱连接3条系泊缆,可保障风渔融合平台在海上风力达到60米/秒(即17级以上台风)的情况下仍能安全平稳生产。
为保障风渔融合项目施工全过程有序进行,莆田海事部门提供“一对一”水工专员服务,项目安装前指导施工单位优化通航安全保障方案,高效办理水上水下活动许可等业务。同时,在平台吸力锚筒、锚链安装、浮式风机整体拖带、海缆敷设等环节施工期间,海事部门安排海巡船艇现场巡航警戒,运用船舶交管系统做好海上交通组织,播发航行警告,提醒航经该水域船舶注意避让,并加强对施工船舶和船员的管理,确保该项目顺利施工。
下一步,莆田海事部门将持续跟踪做好该项目后期风电运营及安全生产的监管与服务,同时推动属地政府进一步完善风渔融合等新业态项目的共管共治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助力风电及养殖产业逐步迈向深远海,缓解近岸海洋资源不足的局面,助力海上风电清洁能源、深海养殖等新业态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郭沁曦 郑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