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千年古刹九座寺 佛光塔影净无尘
【发布日期:2024-05-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林锦堂

 

 

 

九座山,一座神奇的大山,令人神往。它位于风光秀丽的仙游县西苑乡凤顶村。这里云雾缭绕,山高谷深,怪石嶙峋,奇洞遍布,古木参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尽收眼底。闽中古刹九座寺就坐落在这片神奇的仙境中。寺院背山面水,四周翠山环抱,寺后两座山峦如凤凰双栖,呈“凤凰来仪”之势;寺前清清溪水缠绕犹如腰间佩剑,气度凛然。

九座寺原名太平禅院,因其建在雄凤的顶冠上,故又名“凤顶九座寺”,迄今有1150多年历史。




 

千年古刹尽沧桑

 

白云千载空悠悠,佛光塔影净无尘。走近九座寺,一座气势磅礴的大门,让人不禁浮想千年古刹的风华。移步寺院内,塔、殿、堂、楼、阁、石、槽等,处处是景,处处皆奇。九座寺大雄宝殿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创修历一十朝,耿耿金精龙象伏;气量涵三千界,巍巍宝殿凤凰仪”,道出了寺院饱经千年风雨的历程和雄踞闽中高峰的风姿,让人心生敬仰。

南宋的《仙溪志》和明代的《八闽通志》上均有记载,在仙游的九座山上建有九座寺,建寺时间为唐朝咸通六年(865)。南宋诗人刘克庄曾为九座寺撰写《重建九座太平院记》。

漳州东山岛古来寺发现的清嘉庆年间《香花僧秘典·正源》记载:“夫古来寺,源承兴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曰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事倡严整威仪,肃恭斋法,钵承南祖临济义宏禅师,广传临济正宗,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

九座寺创建者智广祖师,仙游留埔(今仙游县度尾镇帽山村)人。清刻本《开科禅师语录》、嘉庆十五年抄本《正源》、南宋黄岩孙《仙溪志》等史料都有记载,唐开成三年(837)至大中六年(852),他曾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受戒十多年,专心研究少林宗旨。功成回到仙游后,经过多方募缘和选址,最终在仙游与德化、永春交界的九座山东麓建寺。唐咸通十年(869),懿宗皇帝赐封九座寺为“九座山太平禅院”,并“钦命智广为方丈”。

据清代监察御史江春霖为该寺撰写的《仙游九座寺山田纪》碑文记载:曾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受戒10多年、专心研究少林宗旨的仙游度尾人正觉禅师(法名智广)功成回到仙游,经多方募缘,选址13年,最终在九座山东麓倡建寺院,九座寺舍相连,占地达1万多平方米,所以称为九座寺。寺院建有山门、天王殿、罗汉堂、大雄宝殿、大士堂、藏经阁、钟楼、鼓楼、祖堂、法堂以及其他丛林所罕有的厅与浴院等二十多座建筑群,常住僧人达500余众。唐懿宗赐封九座寺为“九座山太平禅院”,命正觉禅师为方丈。九座寺在宋嘉定八年(1215)被大火焚毁,再毁于宝祐三年(1255)。法本法师率徒募化,重修寺宇,至开庆元年(1259)恢复旧观,常住僧人达200余众。再后来,明嘉靖壬午年(1522)又被倭寇焚毁,僧人们全部出逃。万历年间,意空和尚恢复大殿,后又废。康熙乙亥年(1695),密祚法师及其徒惠亮法师历尽艰辛,才又重兴了寺宇。

智广禅师圆寂于唐光启二年(886),谥正觉禅师,荼毗后,获舍利四千余粒,晶莹似冰雪。宋元祐六年(1091)加封慈应禅师,隆兴元年(1163)又加封普济禅师。禅师的舍利一半为泉州、建州二太守请去供养,一半塔葬于溪西双峰之下,宋崇宁年间敕封“无尘塔”。

 

佛光塔影净无尘

 


 


历经沧桑,洗尽铅华。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的无尘塔,位于九座寺西侧约400米处的凤凰双栖雌凤冠上。水山相依,寺塔相映,一份神秘感油然而生……

无尘塔,是一座八角空心的3层石构石塔,高14.22米,内径6.45米。塔尖为莲花葫芦形,塔基为莲花舒瓣和波浪式雕刻,基座为莲花石雕,8根塔柱为瓜棱式造型。塔的各层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

无尘塔,也是九座寺开山祖师正觉创建,初为木质空心结构,唐乾宁二年(895)敕赐塔额。宋绍兴十六年(1146)被匪寇焚毁,乾道二年(1166)伐石重建,为石质空心结构。崇宁年间,徽宗再赐僧智广塔额,敕书“无尘”二字。现存的无尘塔虽为宋代建造古塔,但其建筑风格仍留存着唐代遗风,是研究唐代古建筑的宝贵文物。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文人吟诗篇 

 




 


景因诗而名重,诗因景而灵秀。每一座名寺古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历代文人墨客咏诗填词。

唐代诗人郑露游览九座寺(院)留有《彻云涧》诗作:“延绵不可穷,寒光彻云际。落石早雷鸣,溅空春雨细。”

宋代陈宓诗云:“想像精蓝九叠前,青鞋今浔踏云烟。霜边涧水多成玉,岭上人家半是仙。”

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徐师仁诗云:“依依苔径荒,曲曲溪流急。九迭乍屏张,万仞俄壁立。平处地如掌,仰看天似笠。”

宋宣和六年甲辰(1124)进士苏钦《九座山中即事二首》:“红药青绫心已灰,且从开士宿招提。半窗白月炉烟断,枫叶萧萧乌夜啼。”“携僧缓步听溪声,课仆疏筠出翠屏。泉石膏肓吾自许,余生应不愧山灵。”

宋乾道四年(1168)进士林彖《寓九座院即事》诗云:“沙路无泥屐齿轻,薄云笼日雨初睛。林间鸟弄歌千啭,溪上花开绣一绷。”“携僧缓步听溪声,课仆疏筠出翠屏。泉石膏盲吾自许,余生应不愧山灵。”“短短桃花点绿荷,轻轻白鸟下晴波。宛然西塞江边路,只欠能诗张志和。”

南宋诗人刘克庄,与九座寺有不解的情缘。他撰有《重建九座太平院》《诚少林日九座》《九座山》等诗作。

《九座山》诗云:“化尽开山物,惟存窣堵坡。俗传潭出雨,僧说火因魔。旧给唐绫暗,新镌蔡字讹。岩前观蟒石,尤觉可疑多。”

《送日老住九座山》诗云:“瓶锡飞来方款曲,旛华迎去倏分离。草眠毡睡身皆稳,刀割香涂佛岂知。守土亲为大檀越,开山留下废砧基。直须金碧千间了,却访溪庵亦未迟。”

《题灵石日长老所藏寒斋遗墨》诗云:“佛子扫空泡影后,道家跳出囱门馀。日公未得为超脱,犹宝寒斋数纸书。”

《灵石日长老访留之樗庵》诗云:“妄念已知今世错,勤修别结后身缘。尺三修脚踏龙尾,丈六金身坐象筵。昔趁蛾眉班谒帝,今从牛矢路归田。未知葱岭何边去,且向庵中伴老禅。”

《灵石日长老拂衣退院,连帅陆尚书比之石霜,小诗赞叹》诗云:“我结小庵犹舴艋,师抛大刹似蘧庐。菩提身外更无物,椰子腹中惟有书。不踏一芦堪去矣,许分半芋竟何如。元来又被寒翁引,径指坟山作退居。”

《哭日老两首》诗云:“初闻灭度指三弹,俄报荼毗鼻一酸。始悟杖头挑布袋,不如龛里坐蒲团。”“竹湖畴昔叹兼通,孔墨何曾是别宗。唐代儒先重颠老,晋朝名胜赏林公。颂辞大众存遗札,塔与寒斋共一峰。闻说结跏挥手际,亦留半偈别樗翁。”

宋代名臣蔡襄题书“九座山”。宋代理学名臣余象、南宋诗人王迈等都曾为九座寺题诗,留下墨迹。清末监察御史江春霖也为该寺撰写业产山林和田地的碑文,石刻今犹在。

 

巍巍宝殿凤凰仪


  



 



 


千年古刹尽沧桑,烽烟滚滚几多事。几经更迭的九座寺,千百年来香火不断,寺院晨钟暮鼓,袅袅梵音一直回荡于九座山上空,不绝于耳。

九座寺雄踞闽中高峰,汲取天地之精华,生态自然,仙气十足,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石洞神奇,玄妙幽深。千古木兰溪,从西苑境内奔流而出,如同一条白色的飘带,环绕在九座寺的身旁,引人遐思。名塔、高山、流水、石景、石洞,构成九座寺独特而神奇的风景。

为延续千年古刹九座寺的辉煌,让那饱经风霜的“遗迹”重绽光华,近年来,仙游县高起点规划重建九座寺,项目规划用地700余亩,对遗存的建筑进行修复,同时向东、向南延伸,力争再现历史上九座寺的盛景。同时,融合乡村振兴文旅产业链,与仙水洋、九鲤湖、菜溪岩等景点串珠成线,打造最美生态线,绘就和美乡村“实景图”,形成一个集清修、朝拜、旅游、康养为一体的文旅胜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