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亲属称谓的合称
【发布日期:2010-03-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亲属称谓的合称,大体因为关系密切、经常一起称说,约定俗成。莆仙亲属称谓中的合称,大致有以下这些。与普通话相同的不列。
1、大公大妈(曾祖父曾祖母)阿公阿妈(祖父祖母)郎罢娘妳(父母亲)兄弟囝(兄弟俩)姊妹囝(姊妹;姊弟;姊妹兄弟。俗话quot;姊妹囝讲相思话quot;比喻不能做于对方不利的事情。多用于关系密切但不是亲属的人)兄妹(哥哥和妹妹)公孙(祖父和孙子/女)妈孙(祖母和孙子/女)公子孙(祖父、父亲和儿子;泛称三代人。比喻一群人年龄相差很大或一批东西大小悬殊)郎罢囝(父子)娘妳囝(母子。俗语quot;娘妳囝无份外quot;,意思是母子之间能互相谅解)男女囝(子女)囝孙(儿子和孙子。泛称后代。俗语quot;做鬼辄勿会捉囝孙quot;指即使人死了,变成鬼,也不会去抓自己的子孙)兄嫂(哥哥和嫂嫂。也说成阿兄阿嫂)阿姊阿姊夫(姐姐和姐夫)依妹依妹夫(妹妹和妹夫。“依”反映福州话的影响)阿伯姆妈(伯伯和伯母)阿叔阿婶(叔叔婶婶)阿姑姑丈(姑姑和姑丈)叔侄(叔叔和侄儿/女)姑孙(姑姑和侄儿/女)叔伯兄弟囝(堂兄弟)叔伯姊妹囝(堂姐妹)兄弟叔侄(同祖父的弟兄)
2、老公妈(夫妻俩)老公囝(丈夫和儿女)老妈囝(妻子和儿女)囝新妇(儿子和媳妇)大家官(公公和婆婆)大官新妇(公公和媳妇)大家新妇(婆媳俩。俗话quot;大家新妇有有话quot;意思是婆媳间有摩擦)伯细婶(妯娌俩。俗语quot;姊妹囝做伯细婶quot;指姐妹俩分别与一对弟兄结为夫妻)小姑嫂(姑嫂)小郎嫂(叔嫂)丈侬丈姆(岳父岳母)丈侬囝婿(岳父和女婿)
3、外公外妈(外公外婆)舅公舅妈(祖母的弟兄和他的妻子)阿舅阿妗(舅舅和舅母)阿姨姨丈(姨夫姨母)舅甥(舅舅和外甥)硬表软表(姑舅表兄弟)
这些合称已经固定下来了,大部分都发生了连读音变。其语素前后次序尤其不能颠倒,如不能说quot;侄叔quot;、quot;老妈公(其意义与老公妈不同)quot;,而quot;囝孙quot;和quot;孙囝(孙子)quot;不同。莆仙亲属称谓合称中语素的排列要遵从以下原则:
1、不同辈分合称,长辈在前,晚辈在后。2、不同辈分合称,有时忽略晚辈的性别。如妈孙、叔侄、舅甥。3、同辈分合称,直系先于旁系。先亲后疏。如小姑嫂、阿姐阿姐夫、阿姨姨丈。这条原则优先于4、同辈分合称,年长者先于年幼者。男先女后。
这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影响。另外,“公孙”、“公子孙”等又反映了旧时大家族居住在一起、quot;三代同堂quot;的生活方式。(余学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