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浦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我认为崖刻则是更为持久的凝固艺术;一个地方或一个景区内的旧崖刻往往是这里的文化积淀,比如泰山崖刻、福州鼓山崖刻和仙游九鲤湖崖刻。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湄洲妈祖祖庙景区内的旧崖刻,让大家从这些旧崖刻中了解妈祖文化。
▲观澜
“观澜”崖刻位于湄洲祖庙山上,大楷题刻,字幅高2.2米,宽1.6米,字径90厘米×80厘米,款署“秦邦锜书”。
▲升天古迹
“升天古迹”崖刻,位于祖庙寝殿后侧,楷书“升天古迹”四字,双钩镌刻,字幅高160厘米,宽50厘米。左款署:“住持僧照乘和南叩立世原洋”。保存较好。民间传说此处为妈祖羽化升天之地,故作是刻。僧照乘(约1605—1675),明末清初湄洲祖庙住持僧人,曾主持编纂《天妃显圣录》一书。
▲秦邦锜诗刻
秦邦锜诗刻位于祖庙山上“观澜”左侧,行书。字幅高1.5米,宽1.35米。上款题曰:“丁巳仲春登湄洲山谒天妃圣宫”。
诗为七律:
湄山清景胜蓬莱,四望沧江天际回。
月满琼坡诸岛静,潮来银屋一帆开。
岩花结锦峰头积,怪石玲珑云里堆。
帝德崇恩神圣地,登临愧想济川才。
下款题为:“署南日寨军门中军秦邦锜题”。据考证,此诗刻为秦邦锜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诣湄洲谒天妃宫时所题。
作者秦邦锜,直隶五河人,明正统中,其祖秦敏以军功升福建都指挥使,时任莆田南日寨军门中军。南日水寨原设于莆田南日岛上,后徙于忠门半岛之吉了,但官方文件上仍称为“南日水寨”。此诗表现了湄洲岛清丽的景色和圣地奇山怪石美景。前三联主要吟咏湄洲的海天胜景。作者摄取了两个镜头来作为美景代表:当圆月当空时,清辉之下的湄山之坡,如砌玉铺瑶,格外秀美,是为“月满琼坡”;而当海上潮水涌来时,白浪翻滚,则如银屋闪闪,叹为观止,是为“潮来银屋”。按“琼坡”曾被人篡改为“琼波”,殊为草率。尾联则是借景抒情,谓湄洲乃“帝德崇恩”神圣之地,自己在如此重要的地方任职,尚不能作称职的辅佐帝王的“济川”之才,心有愧怍。
▲丁一中诗刻
丁一中诗刻位于湄洲祖庙西轴线,广场圣旨牌坊左侧小山的巨石上,行书七律一首。字幅高2米,宽1.64米,字径9厘米。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字迹已模糊,大体能辨认的是,上款:“海上总戎叶正峰□□□□(缺四字,故以□表示)东望湄洲天姆岩观□□□(缺三字)次韵一律”,下款:“大明隆庆六年春季奉议大夫温陵郡丞丁少鹤丁年书”。作者是明代江苏丹阳人丁一中(字少鹤,亦作肖鹤),作于明隆庆六年(1572),时任泉州府(海防)同知(亦即郡丞)。诗中有“□□□(缺三字)峰明霁日,沧溟□□(缺二字)净风烟”等句,明显亦是以咏海景为主体。
▲天妃故里
“天妃故里”崖刻位于湄洲岛上妈祖故里公园里的黄螺港岩石上。楷书,阴刻,无款识。字幅高247厘米,宽70厘米,字径50x50厘米。其附近另有一块“天妃祖迹地名上林”的石碣,高78厘米,宽27厘米,厚10厘米,字径9厘米,款署“僧照乘和南立”,学者一般据此推断,“天妃故里”四字也是僧照乘主持刻石,系请佚名书法家书写。现有风化迹象。
▲禹治题刻
禹治题刻位于祖庙广场天姆岩上,字幅高140厘米,宽90厘米,文曰:“湄洲屿天后庙乃莆田之古迹也。二十三年春,闽变底定,余宰是邑,出巡到此。山石嵯峨,海潮汹涌,日出日没,一览无遗,诚大观也。爰勒石以志纪念。莆田县县长禹治题识。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四日。”禹治,别号恸民,湖南人,任职仅一个多月即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