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广化寺新发现宋明清石刻
【发布日期:2024-07-1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吴国柱

 

 

明代《仰高祠纪》残碑


 

 

《东塔院海会塔》石刻

 

  

北宋石槽

 

20245月,我和郑宇、翁红阳、灯云法师一起发现了北宋的石槽题刻,明代的《仰高祠纪》残碑,清代重修《中兴西塔院、弘仁灵岩(寺)云公之塔》残碑,还有一块清代以前的《东塔院海会塔》石刻。

202459日上午,我和灯云法师往中藏庵走石阶时,看到中藏庵大埕前晾衣棚内移存放一通古残碑。

510日上午,我拿布沾水清理石碑面上的灰尘与污漆,然后用白面粉涂字,并抄录碑文。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冬十月,莆田城内后埭人、广南府知府致仕、郑露二十五世孙郑弼撰书《仰高祠纪》碑,碑额篆书“宗德新碑”四字。碑通高189厘米,宽72.5厘米。此通残碑记载莆田南湖郑氏始祖郑露三兄弟有功于广化寺,后寺僧建祠以祀三公,报本也。郑露曾孙“廷评皋公、兵曹郎中阜公创田入寺,为香灯资,岁时祭享。”“(郑)弼少年恒病,旧祠偏隘,迨致官归且老,谋宗长太守懋德(字成昭,号雪斋)公,乃图度于山之腰,是为中峰,相宅鸠材,命工定趾(同‘址’),用建兹祠正堂,东向翼之,以两庑唇之。以前序制度,浑坚等级;崇峻气象,雄壮山海,达观于吾宗,寔称扁(匾)之曰‘仰高’。中祀三祖,敬所尊也。益祀侍郎瑜公(露次子)、谏议敖公(瑜次子)、廷评皋公(敖次子)、兵部曹郎中阜公(敖三子),爱所亲也。始事甲寅(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之冬,落成乙卯(1555)之(缺三字)。”

此碑已有469年历史,对研究莆田南湖郑氏与广化寺渊源,及祠堂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郑弼(14921584),字谐甫(一字楷甫),号棠泉。莆田城内后埭(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人。明正德十四年(1519)福建乡试陈公升榜第3名举人,礼部会试第160名,明嘉靖二年(1523)姚涞榜二甲第29名进士。官至广南府(今属云南)知府,释江洋株连之冤狱,平木邦宣抚之乱,著有劳绩。年四十,以亲老致仕。以长子东白贵进阶中宪大夫。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其与宗长郑懋德在南山之腰建仰高祠。明隆庆三年(1569),其与康大和、林云同等八人复举逸老会,时称“八仙”。享年九十三。

512日上午,我和灯云法师一起清理南山广化寺十院之东西塔院的石刻文字内容,我先用白面粉涂上刻字处,辨读大部分碑文,请灯云法师一起辨读剩下几字,不一会儿翁红阳、郑宇亦到此,我们便一同研究碑刻上款的具体年间,现抄录残碑文“中兴西塔院、弘仁灵岩、云公之塔”,上款“(大明天)启岁次壬戌(天启二年,1622)卯月(二月)吉旦”,下款“徒沧州谨立,大清同治三年(1864)十月,世孙福集重修”。残碑宽79厘米,高67厘米。

附近的东塔院海会塔石正面开光内刻楷书“东塔院海会”五字,落款“定(缺一字)立”。

此通残碑与海会塔石刻,为研究南山广化寺的十院之东塔院、西塔院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之后,我与郑宇、翁红阳一起到广化寺厨房旁,参观二口古石槽,第一口石槽有刻字,可以研究石刻内容,等拍好石槽上的刻字后,我们来到茶室,一起研究辨读石槽上前八个刻字“嘉祐六年岁次辛丑”,下面还有几字因磨损严重,暂未辨识。石槽长172厘米,宽81厘米,高53厘米。石槽上石刻长约140厘米,宽8厘米。

这口石槽是北宋嘉祐六年(1061)所置,比天王殿前的一座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的石经幢还早了四年,非常难得!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