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劲
卓晚春像
《卓真人传略》碑
现为莆田市城厢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混元山真人祠,位于莆田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仙厝。该祠创建于明末,至今有400多年历史,保存有“仙石椅”“仙石厝”“仙鞋”“石狮”“石蛙”“仙泉”“酒泉”等碑刻和摩崖石刻。
相传,明代道士、善于草书和画葡萄的卓晚春在筱塘村姑母家的山上放牧,当年搭盖茅屋而居,时遇后山崖一处“仙水潭”没有水,其以手指于崖壁上施法,泉水就源源不断流出来,从未干涸,水质甘甜,还能除病,至今城区不断有群众上山取水饮用,人们称其泉水为“仙水”。尔后,当地信众改茅屋为祠庙。几百年来,真人祠几经兴废。1983年,群众在废墟上重建三座祠宇,坐西朝东,中为上阳真人祠,左侧是观音亭,右侧是地藏王庙,翌年竣工开光。20多年来,又经不断扩建,现有真人祠、天心楼、观音殿等殿、祠、亭、山门等组成规模宏大、坐北朝南的宗教建筑群,供奉卓晚春和“三一教主”林兆恩及其主要门人的塑像。
如有一亭柱对联是:“亭中日月两轮转,卦上阴阳五行分。”当步入大埕,“上阳真人祠”的大横匾额就出现在眼前。大门的两旁嵌着一对联:“混元山同宇宙日夜轮转,真人祠与日月时刻曙光。”埕内竖立有一块《卓真人传略》碑。
碑文内容如下:
卓真人传略
世人类以卓子为仙,余亦未敢即以为然。然卓子不识字,既能书又善草书。无尺寸之帛。所衣之衣脱下即为傍人所持去。无升斗之储,人或邀之而少拂其意。虽琼進珍饈亦不愿往。无分厘之资。每得于人者,辄以施人。少小时,虽寒甚,必露宿于石头上,只着黑麻布裙,又背加青纱帕子,履霜赤脚,更无他衣。及长雖衣重绵,每霜天必浴于溪矣。又饮水十数瓯曰:漂我紫金丹也,是亦人中之奇矣。今卓子厌世而去。余摘其遗言,拾其遗诗,而梓之。总命之曰《寤言录》。亦无忘其一二年间与之雲棲霞处。搜秘探奇也。卓子六岁丧父,八岁丧母,无所资籍而丐乞于道。时人咸以其能神算又知未来事,争迎食之。遂大显名于时。当道贵人往临求见者甚众。卓子必与之分庭迭宾主。当道贵人亦以其能不屈。愈加敬爱,其为时流所尊礼如此。卓子蓬头不梳,余每劝之冠,后亦冠唐巾,足跣不洗。余每劝之履,后亦履道鞋,又不復有伉儷之志,余每勸之婚不答也,後亦竟不婚。岁值中元,辄具牲醴以祀其父若母,每登而望之,长跪挥泪,能不忘其本之所自出也。自号为无山子,人或呼为仙子,或呼为小仙,或呼为上阳子,我莆之前渚林人也,名晚春。
公元一九九五年 十二月十五日 立
从林兆恩“摘其遗言,拾其遗诗”编辑成集、附于己作《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之后的《寤言录》,可窥见卓晚春促成林兆恩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1)开始创立三一教。真人祠每年都要举行各种丰富多彩和热闹非凡的节日庙会活动,体现了区域传统特征的民俗文化,吸引众多的民众。如每年六月的“卓真人”之奉祀活动,都举行隆重祭拜仪式。
据姚旅《露书》卷之十三“異篇上”载:“卓晚春,吾乡南渚林人,自号上阳子,一生蓬头跣足。……”明嘉靖元年(1522)六月十二日,卓晚春出生于兴化府莆田县醴泉里(今秀屿区东庄镇)柳营下营边村,后被收养于秀屿区东峤镇渚林村(一说其生于南渚林卓家村,后姑母卓万花收养)。其幼不行乞,六岁丧公,八岁丧母,由姑母抚养长大。八岁善筹算,虽累千万不爽,言休咎皆奇中。十四能解诗,十六其草书狂逸特出,其生活俭朴、不修边幅,如富有神话色彩的人物济公,族人尊称祖叔公,道号圆光祖师,有《卓小仙诗》传世。恰如《闽书》第五册第4112页所载:“……时有善衣脱却下,旁人持去不问也,或邀请之,少拂其意,虽华筵不往矣。少时蓬跣履霜,着黑麻布裙,背加青纱帕子而已。……”此谓莆田一大奇人,生来聪明伶俐,智力超常,为人随和,不拘小节,什么人都合得来,能言人吉凶,往往出人意料,推算如神,虽不为人们所理解,有些不明真相的人,呼其“卓狂”“疯道士”。如《(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三十二“人物志·仙释传”中“明”条载:“……或嘲其蓬头跣足,则应声曰:‘天上逍遥卓晚春,桃源深处老乾坤。倒骑黄鹤归海上,脚带青天几片云。’又曰:‘披衣兼跣足,开口笑王侯;千年浑似醉,一世懒梳头。’其他吟咏尚多。……”但是群众都尊敬他,称他为“卓真人”。卓晚春的传说故事中,莆阳妇孺皆知,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冬,卓晚春上鲤湖谒九仙,时连饮湖水数十瓯,喝得额冒青烟脸流汗,如“虽寒冬严霜,只着黑麻布裙,背加青纱帕子,夜必露宿石上,日必浴于溪,饮水数十瓯,曰:‘漂我紫金丹’,言人休咎皆验,人呼为‘小仙’……”此外,其与友朋论道于麦斜座石板崖,尤认境内诸岩中玉泉洞、印真洞最为道家求仙炼丹之佳处,即兴题诗曰:“云锁麦斜不见家,寻真洞口老烟霞。时人不识桃花源,西向天台问落花。”
其涉水登山如平地,到处诙谐好耍戏,如其《山中作》云:“一片青山倚碧天,山头不老几千年。夜涼常有神仙卧,月皎云飞鹤啸泉。”
虽有人嘲其蓬头垢脸,胸骨嶙峋,则应声曰:“披衣兼跣足,开口笑王侯。千年浑似梦,一世懒梳头。”
卓晚春《广化寺同吴分守宴饮作》:“三人共酌五壶酒,邂逅人间豪俊友。莫道陶令今不存,与君夜话顷刻久。”
其《醉后作》云:“昨日南山采绿霞,一溪春水涨丹砂。如今醉酒忘归去,洞口碧桃几度花。”
可见,卓晚春不仅诗书人生长乐,而且草书趣味无穷。秀屿区东峤镇白云洞景区修有卓真人祖庙,保存有署名卓晚春的摩崖石刻。《闽书》第五册第4113页载:“……唐顺之作《小仙草书歌》,有曰:‘瑶谲东海黄公符,苍古太庙姬王瑑。藤缠老树千尺挂,鹰攫寒厓百鸟愞。’之句。”
后人对此作诗云:“卓仙作字不用手,唐生识字亦非眼。说到手眼两忘处,作者识者俱一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