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春夏之时,每天凌晨家门口河里便有邻村华东村人驾一艘破船,船上挂着大罾,用大罾捕捉这种听起来名叫“市话(qi4 wa5)”的鱼。多年前经过多方请教,才知道这种“市话”鱼正名叫鲚鱼,身体侧扁,长约十厘米,银白色,生活在海洋中,春季或初夏到近海河流中产卵。鲚鱼俗称“凤尾鱼”,味道极为鲜美。可是为什么鲚鱼的白话称呼听起来像“市话”,一直到最近几天我才发现其奥秘。
赍、賫、齎jī,祖稽切,文读音zei1;又,即夷切,音似ji1。《说文解字》:“齎,持遗也。从贝,齊(齐)声,祖鸡切。”“持遗”即把东西送给别人,“持遗”二字合音ji2,就是莆仙白话里说的把某物硬ji2给别人的ji2,“齎”字又有交付、托付、携带等等义项,白读也是ji2。赍,繁体字是賫,是齎的俗体。我把一袋苹果赍(ji2)给他。意思是“我把一袋苹果赠送(或托付)给他”。
但是白话也说“我gua5一袋苹果给他”,这个gua5也可以含有赠送或托付的意思。《诗经·大雅·板》“如取如携”唐·孔颖达疏:“携,物在地上,手举携之。”正合莆仙白话音gua5之音。“携”字文读音hei2,上古音匣母(h)。声母g、k、h相通互转;韵母支部合口四等。同在支部合口四等的褂,又作袿,古携切,文读音圭(gei1)。可是褂、袿普通话都读guà,莆仙白话音gua4,合口字有介音u是正应该的事。如:长衫搭马褂。这说明支部合口四等字白读时韵母也可能似ua,于是“携”字白读音似gua5。
但是“携”字没有“赠送”的含义。赍、賫、齎三字除了赠送、托付之义外,还有“携(gua5)带”之义。《汉语大字典》:“齎,携;持。”并引《史记·秦始皇本纪》:“乃令入海者齎(白话音gua5)捕巨鱼具。”《古文字诂林·剂》引《金文大字典》作者戴家祥云:“《唐韵》齎读‘祖鸡切’,精母支部。支、脂韵近。”“鸡(giei1、gei1)”字韵母支部开口四等,赍、賫、齎三字韵母乃脂部,之、支、脂三部音近,所以会相通互转。难怪郭锡良《汉字古音表稿》里支部开口四等韵母与脂部开口四等韵母拟音完全相同,都是iei。宋·释广闻诗句:“路不赍(gua5)粮笑复歌,三更月下入无何(无何有之乡,指虚幻的境界)。”宋·苏泂诗句:“小作经年计,轻赍(gua5)一束书。”
同在脂部开口四等,声母同是精母的“挤(擠,jǐ)”,子礼切,又将西切,文读音zei3、zei1。这两个读音在地道莆仙白话里没有用到。白读音kei5,似抽屉的屉的白读音,或gei2,似倪姓白话音。上文说,脂部开口四等韵母白读时可以似ua,“挤”字白读可以似cua5、zua5,如:我们挤过人群。栖、棲(栖息)可以白读似sua5。鸟儿栖(sua5)在树上。洒sǎ,白读音sua3,与“伞”的白读同音,如:把水喷洒在地上。又,《集韵》:“洒,先见切,音霰。”文读音似sen4。《礼记·内则》:“屑(弄碎)桂与姜,以洒(sua5)诸上而盐之。”䁈qì;苦系切、诘计切,文读音契,启读第3声kei3,䁈读第4声kei4。省视也;窥也。若按脂部开口四等韵母白读规律,则“䁈”字白读音似kua4,与“看”字白读同音矣。
“齎”字“祖稽切”中的“稽(jī)”字,古奚切,文读音gei1,莆仙习惯文读音kei1,音似溪。考也,计也,议也,合也,治也。有计算、计议、考察、考较等意思。但是白话中的gei1、kei1二音皆无以上意思,而白读音kuo1、kua4,才与上述义项意思相应。今人卜问办事日子,音似“kua4(音似看)日子”。但是“看”字没有此义,古人用“稽(kua4)”字。《古文字诂林·稽》引瞿润缗云:“(稽者)稽考也,视兆考定吉凶也。”《楚辞·王逸·卜居章句序》:“稽问神明,决之蓍龟。”《韩非子·解老》:“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kuo1、kua4。考察)万物之理。”20世纪50年代及之前的老一辈里很多人有口头禅“汝嘎稽(kuo1)了”,意思是“你计算(或考察、考虑)看看”。韵母i白读时音转似uo,则是犹如“一”之白读似suo7,似“术”音,这是个重要的音转规律。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解释,即开口四等字有介音(即韵头)i。郭锡良《汉字古音表稿》为脂部开口四等韵母所拟的上古和中古音都是iei。王力《汉语语音史》说,韵头i和韵尾i互相冲突,必须去掉一个i。所以“稽”字本应该似giei1,实际上文读音似gei1,莆仙习惯文读音kei1。那么白读音韵母似ua,这个u又是哪里来的呢?这是白读中把开口字读成合口字,这种情况太多了,如:开,白读kui1,音似亏;赖,白读音lua5;盖(盖子),白读音gua4;气,白读音kui4;衣音wei1,音似威;机音gui1,音似归。支、脂二部开口四等韵母的介音(韵头)i也常常被读成u。如:堤,郭锡良拟音似diei2,实际文读音dei2,但是白读音是dui2,由duei2省略韵腹e而来,如筑堤、华堤村。梯,白读音tui1,如:楼梯。递,郭锡良拟音diei5,实际文读音dei5,白读音duei5,如把这本书递给边上那位。
齐,徂(cú)奚切,文读音似zei2,白读音cua2、cua3。《说文解字》:“整,齐也。”整齐,亦作“齐整”,白话音似zei2 cua3。近现代亦记音作“齐楚”。如:衣冠齐楚。东汉·应劭《风俗通义》:“闻其角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奚xī,胡鸡切,文读音hei2,何也。何姓音似wa2。“奚”字白读音hua2,音似华、似“横”的白读音,义为“何”就好理解了。《论语·为政》:“子奚不为政?”又,《说文解字》:“奚,大腹也。”又,“豯(xī。小猪),生三月豚,腹奚奚貌也。”今莆仙白话说“腹肚hua2 hua2”,应即“奚奚”二字。
霁jì,子计切,文读音zei4,与救济的“济”文读同音。《说文解字》:“霁,雨止也。从雨、齐声。”《尔雅·释天》:“济谓之霁。”晋·郭璞注云:“今南阳人呼雨止(zi3)为霁(zei4)。”可是地道的莆仙白话既不说“雨zi3”,也不说“雨zei4”,而是说“雨sa2了”“雨sua5了”。这sa2、sua5正是“霁”的白读音。《集韵》:“霁,才诣切,音嚌(zei5)。晴也。”陆游的祖父陆佃《埤雅》云:“雨晴曰霁(sa2)。”“晴”字莆仙白读音也是sa2、sa5。唐·王勃《滕王阁序》:“云销雨霁(sa2、sua5)。”唐·皎然诗句:“雪霁(sa2、sua5)山疑近,天高思若浮。”唐·杜牧诗句:“秋半吴天霁(sa5),清凝万里光。”
莆仙白话说“风sa5了”或“风sua5了”。读这两个音的是“济”字。《庄子·齐物论》:“(厉风)作则万窍怒呺。……厉风济(sa5、sua5)而众窍为虚。”晋·郭象注:“济,止也。”《淮南子·天文》:“大风济(sa5、sua5)。”东汉·高诱注:“济,止也。”《诗经·鄘风·载驰》:“既不我嘉,不能旋(马上)济。”毛传:“济,止也。”职部的“息”字也可以读sa5、sua5。唐·司空曙诗句:“风息斜阳尽,游人曲落(村落)间。”
鲚jì,在礼切,文读音似zei5。字亦作“薺(荠)”。上古音从母,脂部开口四等。从母是全浊音,白读常常变读为送气音,所以z音转似c。白读时韵母似ua,则“鲚”字本应该白读似cua5,似“菜头礤”的“礤”之白读音。鲚鱼,莆仙人称为qi4 wa5,音似“市话”,原来“鲚”字本应该白读似cua5,在白话中被拆分为双音节似“市话”了。反过来说,qi4 wa5合音似cua5。宋·梅尧臣诗句:“日暖杨花四散开,江边鲚鱼无数来。”
很多汉字在白话中的读音与其文读音相差非常之大。一旦找到其白读音,发现同一个系列的读音能够融会贯通,许多古文句意就会迎刃而解,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