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老交通员魏福珠:不畏艰险吞信件 一片丹心为革命
【发布日期:2024-10-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龙佳欣/

 

 

蔡佳欣/

 

本报讯  南日岛位于莆田市海域东南部,由111个岛屿组成,总面积为56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三大岛,也是莆田市最大的岛屿。万峰村作为南日镇的老区村,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村内丰富的耕地、林地和绵延的海岸线为海上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丰富的渔业资源也为闽中海上游击队提供了重要物资支持。解放战争期间,万峰村成为游击队的重要支持基地,为闽中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日前,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来到万峰村,探访了健在的革命“五老”——魏福珠老人。他今年87岁,作为老交通员,魏福珠亲历了南日岛革命的风雨岁月,见证了这片红土地的艰苦斗争与历史变迁。

 

少年接头员:在危险中成长

 

魏福珠老人带着些许激动,站在家门口迎接“时光小分队”的到来。小分队刚坐定,便看到魏老脖子上佩戴着“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熠熠生辉。他今年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67年了。

回忆起往昔,魏福珠的眼神中充满了岁月的沉淀。他出生于19367月,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共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哥哥姐姐都外出务工谋生,只有年幼的魏福珠被母亲常年带在身边。

魏老回忆,1941年,母亲张恰治在莆田黄石织布时结识了地下党人,毅然投身革命,并带着魏福珠一起为党工作。

“那时我虚岁才6岁,母亲走到哪都带着我。最初我跟着母亲站岗、放哨、带路、送信,因为母子同行看起来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魏老回忆道,他成了母亲的“天然掩护”。随着年龄的增长,魏福珠开始承担更多任务,成为游击队不可或缺的少年交通员。

 

为革命吞信件:喉咙上的疤,勇气的见证

 

魏老回忆起一段特别危险的经历,表情变得严肃。当时国民党对南日岛进行严密围剿,他和母亲需要在深夜把一封重要信件送到东山岛的游击队手中。为了防止信件落入敌手,魏福珠将信卷成小条吞进喉中,而信纸锋利的边缘割伤了他的喉咙,使得他的声音自那以后便变得沙哑。“这道疤,是我为革命留下的纪念。”魏老轻声笑道,声音沙哑但饱含坚定,那是对信仰和使命的无悔付出。

 

革命岁月:英雄人物的到来

 

魏老讲述,1947年至1949年,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福建沿海,包括南日岛在内,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重点区域。张伯庭、黄国璋等闽中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人深入沿海地区开展工作,他们不仅指导地方游击队与敌人斗争,还动员村民加入地下组织。魏老说:“张伯庭和黄国璋他们当年曾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记得他们常常夜里与母亲秘密商讨事情,声音压得很低。”

 

1949年:从少年到战士的转变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南日岛周边的局势愈加紧张,但革命的曙光也逐渐显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魏福珠也迎来了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时刻——在一次行动中,他协助抓住了一个国民党的特务,并将其绳之以法。年仅13岁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只懂得依偎母亲的小男孩,而是真正的革命参与者,为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解放后:从接头户到支部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魏福珠积极投身家乡的建设,被选为万峰村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后被提任为南日公社党委委员,监委委员,银行信用社支部组委,公社信用社主任等职近二十年,曾多次被评为地区、县先进工作者。他不仅在战争中展示了勇敢,也在和平时期继续传递着革命火种,为村民的生活改善和村庄发展尽心尽力。

 

晚年生活:岁月静好,初心不改

 

改革开放后,魏福珠和母亲张恰治一起被政府认定为老交通员,享受着政府发放的革命“五老”补贴。生活虽然简单,但衣食无忧。母亲和妻子先后去世后,魏老一直独居,他的儿子魏志鹏和小女儿魏志勤时常回来看望他,照顾他的起居。谈起现在的生活,魏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真的很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我这一生经历了太多风雨,但看到今天的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得越来越好,我的心里很踏实。”

告别时,魏老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许:“希望你们能把这些历史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曾经经历的事情,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阮榕 庄清)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