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日前,莆田学院校团委联合荔城团区委、木兰溪治理展示馆、新溪小学等多家单位,开展“行走中的团课”活动,通过设立“实践团课”、“音乐团课”、“红色队课”、“榕树下的思政课”以及“游船上的思政课”五个课程,将思政课写进木兰溪畔,带领团员青年在“行走”中沉浸式体验木兰溪综合治理25年周年来“变害为利,造福为民”的生动实践,感受到新时代的生态魅力,引导团员青年积极弘扬木兰溪治理精神,践行新时代使命担当。
一堂劳动实践课。拾取砖石、搬运砖块、巧妙布局、垒砌成墩……在这堂身临其境的劳动实践课堂中,土木工程学院城乡规划系教师黄林生详细讲解了木兰陂的筑陂原理,五个小队尝试用砖头搭建简模型模拟木兰陂修建。通过动手实践深刻学习筑陂原理,感受古代工匠筑陂的智慧与技艺,充分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一次非遗传承课。左手敲着两片竹板,腋下夹着竹筒鼓,和着节奏,摇头晃脑地用莆仙戏曲,一堂生动的梆鼓咚队课在新溪小学精彩上演。青年学子们手持乐器,跟着小老师学习莆田非遗梆鼓咚。小分队们上台表演,小朋友们纷纷给出满分,现场氛围热烈融洽。“治理一条溪流,立起一座城市,成就一所学校。”在这里,新溪小学校长陈建新深情回顾了学校重建的感人历程。
一门今昔观察课。在大榕树旁,蒲坂村老支书郑仁明回顾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带领莆田人民治水造福的过程。同学们实地参观蒲坂村受灾建筑、新建建筑,通过今昔对比,深刻体会到了灾后重建的不易和成果,感悟蒲坂村的沧桑巨变。
一节故事体验课。“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当年钱四娘亲眼目睹当地民众饱受水害之苦,便毅然决定变卖家产,凑齐巨资来到木兰溪,开始围堰筑堤。而今天在木兰陂旁,来自音乐学院的同学们通过演绎音乐团课《木兰志》,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了解治水英雄的传奇故事,聆听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木兰陂的前世今生。队员们沉浸式扮演角色,收集治水英雄线索,领取铜钱,感受治水精神的伟大与传承。
一场绿色生态课。木兰溪“水上巴士”途经木兰溪十里风光带,既是深入贯彻落实木兰溪治理理念的重要举措,更是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工程。在巴士行进中,校团委书记黄蕾、荔城团区委书记王灿煌、木兰溪治理展示馆林莉、文化与传播学院张丽娟等老师们以历史为轴穿越时间、以生态为轴跨越空间,为队员们上了一堂堂精彩的思政课。游船上的“微竞答”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25年来,木兰溪这条百余公里长的河流,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实现了从“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的华丽转身,继而向“生态之河”挺进,成为推动当地经济腾飞的“发展之河”。 本次活动旨在引领莆院青年在行走中深入探索木兰溪的变迁历程,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木兰溪变为“生命之水、金银之水、安全之水、生态之水”的过程,体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展望未来,莆田学院校团委书记黄蕾指出,莆田学院团委将继续发挥引领青年作用,不断优化“行走中的团课”实践模式,让青年学生在体验生活、感悟时代的过程中汲取智慧、练就本领,开辟“大思政课”创新生长点。 (陈彦 李欣怡 马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