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央明方向,农商见行动。作为金融血脉中铺设最广泛、扎根最深入的农村中小银行,莆田农商银行五指成拳,集中发力,下真功夫、硬功夫,向“新”而行、点“绿”成金、支农支小、守护银发族、拥抱数字化,在服务实体上向“新”求“质”,迈出了坚实步伐。
向“新”而行,护航种苗“芯片”起势发展
最近,莆田南日鲍、莆田花蛤、莆田生蚝在央视“三餐四季”栏目火爆出圈。作为国家地理标志渔业品牌,莆田“海洋之鲜”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牢牢“抓住”了八方来客的胃,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这不仅得益于莆田海域水深潮畅、水质清新, 孕育出的原生态鱼类贝类,肉质肥厚,味美可口,更得益于当地培育发展的“种苗产业”。
种苗是养殖的源头、产业的“芯片”。莆田农商银行瞄准产业链上游,打造蓝色专营支行,无缝对接金融需求;截至目前,累计投放水产育苗贷款28亿元,覆盖苗种企业、专业合作社200多家,赋能当地海厚壳贻贝、鲍鱼、海带等育苗产业欣欣向荣。
“水产育苗技术门槛高,刚开始我们只以粗放的方式进行鲍鱼育苗,出苗率比较低。”福建东禹水产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在莆田农商银行2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下,东禹水产盖起了标准化育苗工厂,引进成套智控设备,不仅提高了育苗成功率,还丰富了鲍鱼品种,口感品质更佳,被评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走进莆田市辉锋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碌打包一箱一箱的蛤苗,细小如沙的蛤苗装袋后,运往省内和山东、江苏等地。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工厂化循环水育苗新技术,可控制性强、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强,经济效益能够成倍提升,但资金短缺成为拦路虎。”莆田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第一时间办理了100万元“争效贷”产品,解决了引进新设备、新工艺资金难题。
点“绿”成金,让生态绿成为最美底色
木兰溪横贯莆田市中南部,全流域1732平方公里,被誉为莆田的“母亲河”。全域绿色资源盘活、高效利用是关键。莆田农商银行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党建共建为推动力,集政策之力、资源之长、平台之效,促进政策联动、平台联合、服务联创,让党建“红”、生态“绿”成为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点绿成金”激活绿色资源。农村劳动力外出,日益呈现空心化。木兰溪中上游田、地、林、草、湖等撂荒面积超一半以上,这些闲置的资源,不仅是不成规模的土地,更是难以有效开发的绿色资源。莆田农商银行以党建共建为驱动,协同各村集体组织,推动闲置资源纳入融资增信,促进区域农田连片开发。例如,福海苗木置业公司在院里村流转闲置土地90亩,发展沉香及香料种植基地,与42户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每亩每年租金1200元。莆田农商银行以土地租金作为增信,给予村集体每位农户30万元授信,让手中沉睡的“静资产”变为“活资本”。
“拆旧复垦”描绘绿色长廊。木兰溪中游的新度镇曾是中国禽苗之乡,由于养殖杂乱无序,缺乏净化设施,大量污水排河。莆田农商银行主动配合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对持证经营的禽苗专业户,给予额度优先、利率下浮、手续简便的授信优惠,助力引进净化设施,规范生产污水处理;对郑坂村、南梧塘村、港利村等纳入拆旧复垦的村庄,支持发展高标准、高产量、有机稻农田,融入生态田园旅游,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昔日杂乱无章的养殖场,变成了“开窗见绿、推门见景”绿色风景线。
支农支小,践行普惠金融为民初心
支持传统产业焕新机。莆田地处福建经济最为活跃的沿海福厦“黄金走廊”上,民营经济活跃,拥有鲜明的产业特色;长期专注一双鞋子、一块木材、一门技艺,发展出产值超千亿的鞋服产业、超百亿的工艺美术、医疗健康、物流运输等产业,从业主体多、行业集中度高,市场主体超40万户。
福建省雪峰珠宝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珠宝行业订单越来越个性化、定制化,需要更新智能化设备,引进新技能操作员,这是最烧钱的地方,需要更多‘耐心资金’支持。”莆田农商银行金融助理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企业推荐财政贴息的“争效贷”。从申请到审批,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将1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发放到位,及时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难题。“争效贷”是政策性产品,只需提供营业执照、纳税证明即可办理,手续非常简便,利率低至2.85%,已经惠及了一大批像雪峰公司这样的民营中小企业,为企业降低了成本,争取了效率。
支持农业产业焕新机。莆田“南日鲍”养殖带头人杨建忠,早在1997年便杂交出第一代“南日鲍”,所经营的鲍鱼养殖公司已经从昔日的个体单干的小作坊,发展为全国最大浅海浮筏式网箱养鲍户。鲍鱼养殖业在融资上有明显的“短、频、急”特点,特别是鲍鱼行情变化快,价差达300%,素有“一粒鲍致贫,一粒鲍致富”的说法,需要快速审批。
莆田农商银行打造成蓝色专营支行,配套“渔改贷”“福海贷”“鱼品贷”等专属产品,打造专门队伍,快速对接农户资金需求。在莆田农商银行资金支持下,南日岛成千上万像杨建忠一样的养殖户及产业链中的小微企业跨过了“融资难”“融资贵”的壁垒,逐步向规模化、精细化、集约化经营转型。南日岛鲍鱼养殖规模已壮大到1.88万个网箱,全镇年鲍鱼养殖产量2.6亿粒,年创产值超10亿元,逐步形成了“风行海西,鲍打天下”的海洋经济产业集群。
守护银发族,呵护幸福晚年生活
莆田农商银行50岁以上老年客户占比55%,占到点客户的80%,是打交道最多、最具人气的客群;聚焦“银发浪潮”“人口老龄化”新趋势,从转变经营策略、服务理念、营销模式等出发,在网点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运行方式等方面践行适老金融理念。
帮助跨越“数字鸿沟”。聚焦老年客户普遍存在的智能设备“看不清、弄不懂、不敢用”等问题,进行适老化改造,实现关键信息易读、主要功能易找、操作步骤易懂。例如,升级手机银行APP老年版,突出重要按键、增添语言播报、放大整体字体,一屏包揽转账、查询、养老金领取等老年客户常用功能。
配套增值金融产品。老年人退休金、储蓄是养老钱、救命钱,是生活的根本保障;根据老年客户消费特点,研发契合老年客户需求的储蓄、理财、信贷等金融产品,切实维护老年人根本利益。例如,推出“敬老金”“礼仪存单”“养生存单”等特色储蓄产品,满足老年客群打理积蓄、子女尊老孝亲的金融需求。
迎合老年社交需求。打造1家夕阳红老年人主题银行、2家社区银行。在网点功能方面,建设标志性活动场所,对网点进行特色化装修,开辟老年人活动专区,提供老年人书法、绘画、授课、保健等活动场所。在增值服务方面,针对老年人注重社交需求、情感关爱、健康养生的特点,搭建互动交友平台,开发5大类20多项老年人业余活动,手工类有做花灯、香囊等;才艺展示类有书法、绘画;在社区延伸方面,在端午、中秋、冬至、元宵等习俗,工作人员进驻社区举办包粽子、做月饼等活动;携手连锁药店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等。
拥抱数字化,竞逐数字金融新赛道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莆田农商银行积极推进大零售数字化转型,加快场景化、线上化、生态化发展,提升了客户需求洞察能力、金融生态经营能力、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
推动场景化。主动参与莆田国投、市交警建设“国投易泊”智慧停车,解决城区车位因免费占用或僵尸车位;目前该项目运营车位14000个,泊位日均周转6次以上,有效提高车位利用率。嵌入莆田市政府打造的医院、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生态服务体系,目前已在36家医院、卫生院搭建智慧医疗场景。
产品数字化。大力推广农e贷、快e贷、社保快贷等线上化产品。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APP、微信银行、扫二维码等实现线上申贷、自主进件。构建基于行内外数据的“数字建档+无感授信”模式,实现客户自动分类、全流程线上审批以及额度、利率浮动管理、档案电子化等多种功能。累计发放线上产品2.3万笔、金额15.7亿元。 (江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