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让城市向以颜值,精于品质——莆田市城市管理局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发布日期:2025-01-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东方欲晓,“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块块“金字招牌”迎着初晨的光熠熠闪耀。近年来,莆田市城市管理局紧紧围绕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和“项目强、产业强、莆田强”要求,从“心”出发,“精”字下手,通过一项项硬举措、软服务,在“精管”中彰显城市形象气质,在“细治”中推动城市功能提档升级,让城市在蝶变中绘就一幅幅美丽莆田新画卷。






 

数字赋能  城市更智慧

 

蓝绿标识跳动着不同市容类别AI智能识别结果,一旦识别出市容乱象便自动触发红色标志预警。在莆田市数字城管中心,偌大的显示屏上,纵横交错的城市部件信息跳转和井然有序的问题派件流转忙而不乱,24小时对12类城市部件视频画面进行自动分析、智能预警,这是过去仅靠人工问题采集无法实现的。

数字驱动变革,智慧赋能发展。近年,莆田市城市管理局积极融入“全市一张图”,建成启用市、县区(管委会)一体化运行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智慧环卫、智慧路灯、智慧燃气、智慧物业等五大类25个应用场景,对市政部件、环卫设施等5.4万多个管理对象进行落图落位,以海量数据汇集坚实基底,引入物联网感知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平台智能化水平,推动以数字“算力”提升城市“脑力”。

“城运平台实现了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并通过和‘全市一张图’的深度融合,拓宽了数字化管理手段覆盖面。”市城市管理局数字城管中心柯璘介绍。

同样迎来“数字化升级变革”的还有房屋“养老金”。莆田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启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全程网办平台和智慧监管平台,把全市逾29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纳入“双平台”系统管理,推动资金审批使用“零跑动”,资金去向全程“可追溯”。

“以前资金申请使用必须得去窗口,也担心资金被人挪用,现在通过手机就能申请,资金明细清楚,很方便也放心。”荔城区荔能华府业主林阿姨欣喜表示。莆田聚焦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务全要素、全流程,打通窗口、银行和部门间数据壁垒,汇聚共享716.5万条房屋数据,梳理出6大类51个在线风险点,以“风险预警”织密住宅维修资金管控网。同时,依托全程网办平台实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账户更名、资金退款以及使用拨付等业务全线上办理,累计受理全程网办件1875件,缴存面积13.96万平方米,金额1188.48万元,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莆田市把数字化作为“趁手”工具,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从“事倍功半”走向“事半功倍”。

“开店做广告招牌会想当然觉得怎么好看怎么做,但是经常看到有店家做得不规范被要求拆了整改,现在可以线上咨询了再做,省钱省事。”在城厢区梅园路经营服装店的王女士感慨。莆田市城市管理局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莆田城市管理”设置了线上店招咨询服务功能,并将系统融入“一张图”,实现店招咨询一分钟申报、一趟不用跑、一分钱不花、一天内完成。

除了店招线上咨询,“莆田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号还部署了城市管理案件随手拍上报功能。市民可以将城市管理领域高频事件通过公众号上传至系统,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清零清单”闭环工作模式,2024年共通过公众号受理群众举报投诉件1123件,处置率99.55%,及时高效回应民生诉求。






 

善管善治  城市更靓丽

 

荔城区黄石高速路口,“妈祖故里,灵秀莆田”文化标牌“亮堂堂”迎接八方来客;莆田高铁站边坡,“中国啤酒之都”“中国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城市提供新鲜生动的“入口”;八二一南街,“山水诗画生态韵城”“匠心智造产业新城”等一组组凝练莆田文化和产业内涵的箱体广告,彰显城市自信……202410月,莆田市首批城市IP项目建成落地。

该项目由市城市管理局牵头,聚焦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两个“和谐”,围绕“先行实践、决策部署、城市荣誉、城市名片、建设成就、党建民生、妈祖故里”七大展示主题,选取城市重要节点和路段,运用标识标牌、绿化彩化、美术陈列、灯具小品、LED展示、动态夜景等手段,采取市场化运作分期开展提升改造,传播莆田独特内涵品质和文化风貌。

城市的细节蕴含着城市的品味和文明气质,精细化管理便是畅通城市发展脉搏、彰显城市独有魅力的“传感器”,这也时刻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内功”。

莆田市城市管理局坚持常态化创城,深入开展市容秩序、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市容市貌管理从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拓展延伸,2024年共出动执法人员7.5万人次,查处店外店等行为9.63万起。

下午5点,涵江区新涵街凯旋国际小区,环卫工人将蓝色垃圾桶从垃圾分类屋中推出,垃圾收运车摆动尾部勾臂,牢牢勾住垃圾桶,将桶内垃圾倒入车身同样是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收运车中,车厢闭合,驶往下一个收运点。专桶专运、专车专运、专线专运,这是莆田城区各大垃圾分类屋每天都在上演的一幕。

莆田市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创建城厢区、秀屿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2024年共新(改)建生活垃圾分类屋(亭)200座,开展生活垃圾“混装混运”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执法检查210次,规范车辆标识459辆,立案4起,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桶车一色”分类专车专运,在住建部垃圾分类评估中继续保持大城市第二档、成效较好。

“我们加快垃圾分类脚步迈向农村地区,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市环卫处林存华介绍,2024年,莆田市新增5个镇(街)全镇域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创建北岸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县、荔城区市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县,目前全市超过60%的乡镇(街道)全镇域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

夜幕之下,城市烟火气伴着路灯与星光逐渐蒸腾。“这几年楼下开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烧烤店,但是有一些店铺烟囱朝街,太熏人了。”家住仙游县鲤城街道锦福上城小区的陈先生说道,在向“莆田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号上报问题后,烧烤店烟囱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莆田市强化城市餐饮油烟污染扰民“点题整治”,共检查各类餐饮服务场所7929家,发现并整改烟囱、炉口朝向街面及露天烧烤、占道经营问题314个,关停、搬迁、转换业态18家次,守护城市“烟火气”,更护城市“文明味”。





 


民本为怀  城市更宜居

 

“城,所以盛民也。”莆田市对标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紧盯群众“需要”,在市纪检监察部门的指导推动下,“室组局”联动用心答好“食、住、行”答卷,用情服务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

晚间饭点过后,餐厨垃圾收运车准时出现在悦华酒店餐饮中心后门,等待当日收集到的餐厨垃圾。

莆田市城市管理局把为民服务落在“食”处,在全市范围内排查造册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登记8619家,设置121条餐厨垃圾收运路线,做实全覆盖收运,2024年共收运处置餐厨垃圾3.6万吨、废弃油脂3449.67吨,推动餐厨垃圾变废为宝,有力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物业“小事”均是民生“大事”,莆田市城市管理局把群众工作干在“住”处,聚焦物业小区公共收益被侵占等问题,采取督导组+专班联合推动模式,集中开展专项整治,累计整治属于业主公共收益7042万元,责令219个物业小区限期整改,信用减分物业公司99家次、立案查处9家次。

“我们就物业小区公共收益经营管理、资金管理、使用管理、公示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让业主的公共收益更透明,账目更清晰。”市城市管理局物业专班刘剑武表示,在有力的推动下,全市物业小区公共收益季度公示率达100%,物业企业经营公共收益小区专户开设100%,还打造了12个示范小区。

连日来,荔城区荔园小区内燃气管道改造如火如荼。作为全市第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荔园小区燃气管道运行多年,“超长服役”带来不少安全隐患。市城市管理局获悉群众诉求后,立即责成燃气经营企业全方位展开管道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免费更换改造,并按照自愿原则,采取“补贴+自费”的方式,为群众安装浓度报警器及自闭阀。不到1个月时间,就完成6170户的燃气管道改造,项目工期比预期缩短一半以上。

为集中消除老旧小区燃气管道设施老化产生的安全隐患,提高户内用气安全性,在市城市管理局指导支持下,荔城区成功争取到中央补助,两年内对辖区内47个老旧小区共23225户的燃气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并出台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惠民政策,对存有安全隐患燃气管道免费改造。





同时,开展城镇燃气管道等“带病运行”问题专项治理,压力管道、运行20年以上非压力管道、燃气管道厂和工商业用户设施评估率及问题整改率均达100%;运行5年以上的非压力管道完成评估1167公里,超额完成2024年度目标任务,推动燃气“问题清单”变群众“幸福清单”。

“家门口的路灯比以前亮堂了,路面也平坦,出行更安全。”家住荔城区学园南路的刘阿姨欣喜表示,自家正在读中学的孙子每天晚自习要到9点半才能回家,以前经常担心孩子骑自行车走夜路不安全,现在放心多了。

莆田市城市管理局把为民解忧抓在“行”处,推进市政设施日常管养和提升改造,2024年共完成路灯LED节能改造1069盏,修补人行道、沥青路面等约1.3万平方米,动态消除城区积水点12处,雨水管道清淤31公里,补齐更换丢失破损井盖、雨水口156座,让群众出行“无忧”。

灯火点亮城市,勾勒人间星河,属于莆田这座城的热闹不曾停歇。向以“颜值”,精于“品质”,这是莆田城市管理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必将竭诚以绣花功夫、匠心精神,全面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为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贡献城管力量。(詹婷婷)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