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模式,丰富多元服务。“1+2+3+N”服务体系成为民政服务站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进器。这一创新工作法其中“1”是发挥党建引领和凝聚作用,奠定基层治理根基;“2”是2个科类社工有机配合,以公共服务为支撑、以“三社联动”为依托;“3”是按照“一年覆盖、两年规范、三年提升”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基层综合性民生服务平台,建立联动机制,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整合社会资源,有效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有机联动,全区7个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已实现100%覆盖;“N”是擦亮“N”个品牌,以实现群体、家庭、社会的多重效益为目标,在做优养老服务、做精妇女儿童服务、关爱特殊群体等关键领域精心构建平台,用心打造“服务菜单”和“资源清单”,构建起覆盖广泛的社区特殊困难居民“关爱圈”。
二、双线融合,提供精准服务。各镇街民政服务站人员身兼“行政阵线”与“专业阵线”双重角色,既做政府的“好助手”,又做群众的“暖心人”。通过聚焦辖区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多次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主动深入到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观察、拉家常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和实际需求,与困难群众交心交融“双向奔赴”。对收集的“需求清单”认真梳理,按照信息详情、服务需求、已提供服务内容以及困难状况等,建立起“一人一档”的数据库,全面掌握当地资源分布和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而构建起特殊困难群体动态服务体系。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民政服务站人员做到精准识别需求、有效回应需求,精心设计专业化服务方案,充分调动多元力量,实现“物质+服务+精神+能力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个案救助,完成了从“政策找人”到“人找政策”的重大转变。灵川镇的“用‘心’相授生活观 以‘爱’铺起成才路”夏令营;东海镇“三融三共”激活老区村微治理、老年群体关爱活动;霞林街道结合传统节日开展非遗亲子活动、居民互邻市集等系列活动累计26场次,深受居民好评和热烈参与。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服务。各街道民政服务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出满足差异化需求的服务项目,形成了“一街一品牌”的独特风貌。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实践与探索,各镇街民政服务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华亭镇民政服务站、霞林街道民政服务站荣获省级“五星级”评定,其余5个民政服务站分别获得市级“三星级”荣誉。华亭镇民政服务站的《议事协商下社区治理增效能》案例在2024年“汇聚社工力量 服务美好生活”社工周主题宣传中荣获优秀案例荣誉;霞林街道民政服务站更是先后接待了莆田市民政局、城厢区政府、区政协等领导委员的调研指导,同时与泉州市民政局组织的社工机构等交流,成为分享经验、展示成果的重要窗口。(沈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