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记李耕国画研究所副所长黄叶的艺术人生
【发布日期:2010-11-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文献名邦”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长期熏陶着仙游这块神奇的土地,百年间,李霞、李耕、黄羲等书画名家层出不穷,黄叶先生以诗、书、画三“栖”饮誉海内外。
1954年,黄叶生于木兰溪畔的普通农民家庭,在校期间以优异成绩赢得老师和闾里的赞誉。“文革”冲击他的学业,然而也开始他的绘画之旅。他潜心探索李耕画艺,以壁画实践作为追寻李耕画风的突破口。由于他的苦心磨砺和画艺的提升,1988年,技压群芳考入李耕国画研究所,实现他梦寐以求的职业画家生涯,专事古典人物画研究与创作。
作为一位画家,要让后人记住你,给后人留点什么?就是要先在理解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然后用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孵化出有别于他人的画风。黄叶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敢于探索,敢于超越的画家。在研究所期间,他系统地搜集、整理、研究李耕画艺,剖析李耕作品的艺术精华。他认为李耕来自民间,植根乡土,其笔下人物充满劳动人民善良淳朴和憎爱分明的性格,从而更加深入研究李耕的仕女、道释和高士的内蕴和气质。在创作中恪守“三分练字,三分作画,四分读书”的习惯,从而使他的画技更能取精用宏,融会贯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数十年来,他相继发表了《仙游画家“二李”述评》、《李耕的弥勒缘》、《论李耕〈东山丝竹〉艺术境界的营造》、《扫除脂粉呈风骨——试析李耕仕女画的艺术特色》、《论李耕国画艺术的平民思想》(刊2001年《美术》)等20余篇画论,受到省内外美术界专家教授的肯定和褒掖。2001年《李耕画派暨莆仙书画展》在北京举行,黄叶作为筹备组成员,先期晋京协理画展事务,撰写评论文章和诗词,刊载在北京和莆田诸家媒体,并收入“李耕及其画派评介”,受到北京和福建美术界的关注,并得到时任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垂青,亲为题辞。
有人评析:“读黄叶的画,无异于在炎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确也如此。他的作品重内蕴,重品质,师造化,意境新,具有鲜明的特点,诱人的魅力,大家的气派。其用笔酣畅,柔中寓刚,既有行草的韵律,又有隶楷的气度,渲染适度,挥洒自如。在选题、构图、造型、着色上逐渐形成溶农民的质朴,诗家的典雅,道释的超逸于一炉的画风,实践他“不艳羡扑朔迷离的幻景,不追逐汹涌而至的新潮,守住自我,画自己喜欢的画”的创作态度和特立独行精神。黄叶的作品具有当代书画界行家的评介 力,收藏家的吸引力,媒体的宣传力,市场的竞拍力。是莆仙书画艺术队伍中具有实力的国画艺术家。其主要参展作品有:
《蔡襄架桥》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交通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
《十八学士》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庆祝国庆50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全国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大奖展览》佳作奖。
《六子弥勒》获中国文联主办的《首届全国扇子艺术大展》优秀奖。
《晁错从学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
《伯起四知》、《晁错从学图》分别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和《2003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2009年,珠海市举办《黄叶古典人物画展》,媒体评述“画家以生动的笔墨将历史人物形象化,使观众通过画面来拉近时空,与古人对话,作品平实朴素,充满诗意”。2004年,福建省政协原主席游德馨题签的《黄叶诗、书、画·九鲤湖故事》出版,它以传统诗、书、画形式,展示九鲤湖人文景观,推介九鲤湖祈梦文化,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读本。2005年《伯起四知》、2006年《童子观音》在上海中天和北京太平洋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上高价成交。
黄叶先生还是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人,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并茂。”他创作的传统诗词,格律严谨而立意高远,语言朴实而格调优雅,得古乐府之风与竹技词之韵,蕴含了作者的丰富情感与深刻思想,为传统诗词形式与时代精神的衔接交融开拓了一方自己的领地。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荣幸结识黄先生,从他的作品里领略他的才华,敬慕他的德行。他堪称一位为人朴实谦和,坦诚相待的人;一位不事张扬,情趣高尚的人。黄叶先生的艺术人生是诗是画,他朝夕守望着中国画这块园圃,利用古典题材抒写性灵,澡雪精神,宣扬传统美德,为和谐盛世服务。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春风的滋润下,他更加意志风发,传承画派遗风,印证了他的自述“倘能再为现代生活提供一点点有益的精神资源,就更聊以自慰了”。 (张德成)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