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勇
生活在水边的人们是幸福的。
萩芦溪是涵江人民的母亲河,孕育着白沙这片地灵人杰的神奇大地,滋养着两岸人民质朴的乡村生活。其秀美、温婉、清净,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梦想,托起一个个沉甸甸的希望。
家乡田厝村地处萩芦溪畔,世世代代的人民,享受水的恩泽,感悟水的灵秀。
萩芦溪是我市独流入海的主要河流之一。其上游有二源,西源出自仙游县东北部山地,北源与永泰县交界,流经庄边、白沙、萩芦,在江口镇注入兴化湾,流向台湾海峡。萩芦溪干支流总长150公里,流域总面积709平方公里。
萩芦溪流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众多风流人物。如果将吴圣天妃的故居遗址游洋兴角山,史学家郑樵的故里白沙广山,御史江春霖的故乡萩芦梅洋,连成一个三角形,那么,这条蜿蜒曲折的萩芦溪,就是三角形当中自上而下划出的一道美丽弧线。流经的著名景观有外渡水库、太平陂、南安陂等。多彩多姿的山村文化,就像一部录像机一样,将所有从它周围经过和发生的事情录制,存放在它的记忆里。在萩芦溪白沙段,吞汉将军悲壮跳潭的气节,令人唏嘘不已。相传两千多年前(西汉东越王时期),西汉朝廷认为东越王余善与南越密通,在灭南越后,派杨仆率部队驻扎在闽越边界,准备征伐东越。余善感到自己蒙冤,下令驺力为“吞汉将军”,与汉军展开激烈战斗。后寡不敌众,官兵缴械投降,唯有驺力誓死不屈。杀出重围后,跑到白沙港头三门车一悬崖处跳崖殉义。为纪念驺力英勇不屈的精神,后人称此深潭为“将军潭”。
萩芦溪,弯弯曲曲,辗转村落田畴,如一条长长的绸带,飘荡在苍翠的群山峻岭中。溪流潺潺,生生不息,汇集了无数山涧溪水,把一路山地上吸纳的灵气全在这里释放了出来,造就了一段段美景。雨后,青山绿水,雾气缭绕,轻盈缥缈,像一幅幅水墨丹青画,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萩芦溪极具个性,平缓处如长袖宽衣,疏朗开阔,清澈见底。外渡水库,碧波荡漾,烟波浩渺,水光山色,清新醉人。远看一片绿,近掬一手白。飞瀑直下,蔚为壮观。萩芦溪是白鹭的天堂,每天大约有几百只白鹭在溪面飞翔、栖息,自由自在的神态,悠闲而安逸。溪中还生长着大片芦苇,纤细的枝干生出一簇簇白花,花开似雪,随风飘荡,袅袅婷婷,纷飞如梦。
我生于斯长于斯,对故乡特别有感情,经常回老家去溪畔走一走,看一看,享受大自然的气息,妥帖安放心灵,洗涤满身的疲惫与俗念。前段时间,有好朋友来白沙玩,说这里的空气似乎飘着甜味,感觉很舒服。在溪流绿海深幽处,不时传来几声狗吠和鸡鸣,原来两岸隐藏着一个个如诗如画的美丽村庄。我不禁想起梅尧臣诗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想起了陶渊明笔下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萩芦溪是清净的,如玻璃般透明。鹅卵石随处可见,沙子柔绵细腻。两岸倒映婆娑的树、湛蓝的天,连云朵飘动的姿势也随着水纹摇晃,溪畔周围的一切倒映。溪里游动着各种鱼虾,有鲤鱼、鲫鱼、鳙鱼等,吸引了好多人前来垂钓。
每到清晨,溪边绿道上,群众休闲健身,呼吸新鲜的空气;临近黄昏,炊烟袅袅升起,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或跃入溪潭,泡去身上的汗水和疲劳;或在临水之滨,纳凉消暑拉起家常;夜幕降临,萩芦溪之畔,更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天堂……一条溪,见证着溪水两岸的人们多少山盟海誓。
生在溪边,长在溪边,日日枕着溪水的柔波同眠。萩芦溪,永远赋予两岸大地诗性与哲思之美,早已化作一条精神溪流,缓缓流淌在我的心灵世界。
英国作家拉加托斯曾说:“别小看水,它是宇宙的缩影。”有时候我站在萩芦溪畔,凝望着潺潺的流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孔子有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如斯,韶华易逝,要好好珍惜时光,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