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清芳代表民盟莆田市委会发言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上,市政协常委、民盟莆田市委会主委施清芳代表民盟莆田市委会作《打造“世界级文旅IP” 引领莆田文旅出圈出彩》的发言。他认为,莆田文旅发展中,仍存在文旅品牌与资源禀赋不匹配,文化内涵和场景体验有待提升,营销成效与核心市场不匹配,旅游IP不够具象化、特色化等短板弱项。为更好构建莆田全域型大旅游格局,全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为此,施清芳建议,要以妈祖文化为“世界窗口”,打响“国际友好城市”IP。一是在交通上做“减法”。提升游客出行交通便利度,加强与铁路、民航系统工作对接和协同配合,加密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客运枢纽至重点旅游景区的客运直达线路。二是在消费上做“加法”。聚力推动全市各景点资源联结、营销联合、空间联动,持续打响“湄洲岛妈祖文化”“九鲤湖祈梦文化”等新业态、新场景,并推出“食+景+宿+N”组合套餐等方式,带动文旅企业活起来、文旅消费热起来。三是在服务上做“乘法”。全面推进旅游规范化、智慧化建设,开发“莆田景区”APP、小程序、VR电子导览系统等智能平台,实现“一图在手,畅游莆田”。
施清芳建议,要以木兰溪样本为“绿色纽带”,打响“生态文明城市”IP。一是以木兰溪为脉,加强协作互动。建立木兰溪流域文旅联盟,统一规划跨县区“生态文旅黄金线”,联合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客源地营销推广,互设游客服务中心,实现游客互荐互送,增长游客量。二是以要素为基,发展乡村文旅。在木兰溪南岸作为先行试点区域,大胆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创新供给路径,盘活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文旅经济驶入“快车道”。三是以创意为介,彰显文旅趣味。与顶尖文创团队合作,开发“莆田新二十四景”文创纪念品,上新“木兰溪”等文创产品,让游客将莆田旅游美景、文化精髓“打包”带回家。
“要以历史文化名城为‘古韵基石’,打响‘青年友好城市’IP。”施清芳建议,一是以年轻态致敬历史。组建专家团队,对我市历史街区、古迹逐处“解码”,以“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去发掘利用莆田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将闲置古厝、庙宇改造为特色民宿、非遗工坊、文创空间,如将宋氏古宅变身“进士文化民宿”,植入科举体验项目,让文物“活”起来。二是以少年感融入生活。依托人才公寓、青年旅舍和其他闲置低效旅游住宿设施推广“青年驿站”等短期居住服务,为短期居留和休闲度假者规划建设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的文体休闲项目。三是以新业态创新交流。精心打造“木兰溪水上夜游”“历史文化古街非遗体验”等品质消费体验场景,积极推动数字艺术、线上演播、电竞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发展,激活莆田文化经济新的增长极。
(时报记者 郑育俊 通讯员 吴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