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妈祖故里,海滨邹鲁。壶公山水,木兰溪畔。以文化之韵,滋养法治之魂。
近年来,莆田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再上新水平,绘就良法善治的幸福底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取得新成效。
“2024年,我市推进高质量立法规制,审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河管理、餐饮业油烟防治等3部地方性法规草案,推进住宅物业管理立法。完成《莆田市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办法》《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工作。”莆田市司法局法治调研和立法科科长介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选准小切口、坚持“小而精”,在全国各设区市首创河湖林田“多长一体”立法模式、首开分级诊疗专项立法。开展全市涉及民营经济和不公平对待企业的法规政策专项清理,改善企业良性发展政策环境。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座谈会,开展“法治督察驱动,服务营商环境”专项活动,汇聚安商护企法治合力。开展涉及“民营经济”“行政复议”“市场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共清理废止30件,修改2件。
“春节期间,外地来莆田车辆因不熟悉市内道路情况而导致违反通行规定等行为的,采取警告或劝导等人性化执法方式,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则上首违不处罚。”这是莆田交警开启的“春节模式”,让法治彰显城市的温度。
近年来,莆田市积极转变执法方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推进柔性执法,推动公正执法,助力市场主体经营良性发展,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网络市场监管、民生领域广告监管等“铁拳”行动,加大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等专项整治力度。建立市政府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电诈犯罪警情、立案、财损数和破案率实现“三降一升”。查处“闽某渔26891”船等9艘渔船擅自拆卸北斗设备案,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渔政亮剑2023”执法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为进一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莆田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累计减少检查次数666次。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31条线214个行政执法单位累计办理案件12.5万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法治服务和保障。”莆田市司法局法治督察科科长说。
荔城区院探索破解虚假诉讼线索制约“1633”工作机制在全省检察机关推广。
涵江区检察院办理的督促保护木兰溪入海口军用航道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
“胡某某涉老年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执行案——‘三再’发力破涉诈难案,千里追赃解‘晚霞’心结”入选福建法院十大执行案件。
.....
一个个司法案件维护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莆田市聚焦企业法治需求,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组建全市81家律师事务所916名律师办理案件24979件,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4189件,办理涉台公证715件,办理各类司法鉴定业务8397件,答复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咨询11123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79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3697万元。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耐心细致专业的法律意见......”“12348”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一位办事的群众不断地表达着感谢,并送来一面锦旗——高效规范办实事,热情贴心为企业。
涵江区检察院“蒲公英”守护侨乡留守儿童的法治实践入选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创新事例,侨乡留守儿童保护经验在《人民检察》刊登推广。
“法暖军心”“柚相邻”品牌在全省148品牌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做经验交流。
扎实推进“八五”普法,以法律“七进”活动为抓手,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开学季”等重要节点,示范带动并组织“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超500场,服务超20万人次。运用“三头六臂”网络普法宣传工作模式,全年累计发布网络普法短视频44期、网络普法推文46期,开展网络普法线下宣传活动10场。建成103个法治文化阵地,培育“法律明白人”28783名,招募“蒲公英”普法志愿者1.3万余名。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建商会调解组织3个、台湾农民创业园调委会1个,成功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80件。打造仙游榜头司法所“调解+”工作法等品牌调解,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实体开展,化解重大信访积案18件。建立“1+N”工作机制,推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落到最小治理单元和最后责任主体。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莆田市致力于打通法律服务和法治实践的“最后一公里”,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高效的司法服务和法治保障。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