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一场意义非凡的馆校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暨“大国工匠出少年”非遗文化传习社启动仪式在市博物馆盛大举行。此次活动汇聚多方力量,为非遗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教育开辟了崭新路径。
活动当日,莆田市博物馆、闽中革命史纪念馆、木兰溪治理展示馆、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莆田市莆仙戏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与城厢区第三实验小学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这一举措旨在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思政教育实践平台,让思政教育跳出传统课堂,融入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大国工匠”郑春辉受聘为城厢区第三实验小学的“科学副校长”。同时,莆仙戏剧院院长吴清华、“陈氏工艺雕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春阳和陈春晖、中国美术学协会会员徐国雄、国家级项目仙作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傅建灿等多位行业翘楚,被聘任为“大国工匠出少年”传习导师。未来,他们将定期驻校,亲自指导小学生们体验木雕、莆仙戏、泥塑等非遗技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莆田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学协会会员徐国雄在活动中感慨道:“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娃娃抓起,这是一个全新且极具意义的课题。我深感责任重大,定要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并爱上真正的传统文化,在文化的滋养中收获快乐。”
启动仪式结束后,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有序参观了莆田民俗文化陈列展厅。在这里,大家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共同参与体验了红团印模、妈祖福灯、雷锋刻印、漆扇绘韵、草竹编艺等5项非遗技艺,现场气氛热烈,充满欢声笑语。
据城厢区第三实验小学校长林婉介绍,作为全市唯一一所长期有国家级非遗大师驻校指导的学校,学校一直致力于将非遗技艺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的“大师+课堂”模式,传统文化在校园里落地生根,逐步构建起“大师引领、馆校共建、家校共育、少年传薪”的非遗教育生态链,确保非遗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非遗文化的窗口,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国工匠出少年”的美好愿景将逐步成为现实,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时报记者 吴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