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中,风险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是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近日,莆田海事部门以"共享共治"理念为引领,联合交通运输、公安海防、地方政府等多部门,对辖区内未营运的陆岛交通码头开展安全隐患综合治理行动。通过多方协作、精准施策,成功化解潜在风险,筑牢水上安全屏障,有力推动了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一是隐患初现:日常巡查发现潜在风险。为落实汛期暑期水上交通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要求,莆田海事部门充分利用电子巡查与海上巡航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水域开展高频次、滚动式巡查。在一次例行海上巡航中,执法人员发现辖区一处未营运的陆岛交通码头有群众擅自进入码头区域钓鱼、游玩,同时码头防护设施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二是多方响应:联合工作组共商对策。发现隐患后,莆田海事部门第一时间依据《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共治专项行动方案》及工作程序,向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和属地政府发出通报函,商请相关主管部门督促码头管理单位加强安全管控,严防事故发生。各部门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响应,联合成立专项工作组共同推进码头安全隐患治理工作。
三是实地勘查: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为精准掌握陆岛交通码头的安全隐患状况,工作组迅速赶赴现场深入勘查,全面排查了码头现有防护设施的破损程度、周边水域环境、通航秩序以及人员活动范围和路径。勘查发现,由于长期闲置且缺乏有效管理,码头设施老化严重,周边护栏多处破损、缺失,防护功能基本丧失,且未设置门禁系统和安全警示标识,导致附近居民可随意进出码头区域,人员落水风险极高。同时,周边水域还存在着渔船随意停靠、非法捕捞等扰乱通航秩序的问题。工作组通过细致排查,全面摸清了隐患底数,最终梳理形成包含4项具体问题的隐患清单,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了关键依据。
四是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消除隐患。问题清单明确后,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并推动落实。1设施加固与警示提升:针对码头防护设施老化和警示标识缺失问题,责令码头业主单位立即对护栏进行修复加固,增设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和反光标志,并在关键位置加装防撞设施,全面提升物理防护水平。2人员管控强化:针对人员随意出入、聚集游玩问题,要求码头业主单位安装门禁设施,增设监控设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码头区域。3通航秩序整治:针对通航秩序混乱问题,由海事部门牵头,联合公安海防、属地镇政府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查执法,对非法停靠、捕捞的渔船及其他船舶进行劝离,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并通过加强日常巡查监管,有效维护通航秩序。4宣传引导并行:工作组同步加强对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劝导群众非必要不进入码头区域,引导自觉遵守规定,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经过近3个月的集中攻坚整治,陆岛交通码头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清零",码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周边通航环境显著改善。
此次对未营运码头安全隐患的成功治理,是莆田海事部门运用“共享共治”理念解决水上交通安全顽疾的生动实践,为各地消除类似未运营码头安全隐患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样板。下一步,莆田海事局将继续深化“双共”理念,携手各相关部门,持续提升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水平,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邱光勇 胡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