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炎热夏天,山花漫烂。6月27日至29日,一支由莆田学院基础教育学院“24级”学生组成的实践队,前往木兰源学校开展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木兰溪源头留守的孩子们传播木兰溪治理理念,点亮孩子们饮水思源知大爱,心存感恩向未来的精神动力。
生态课堂,童心灵动。实践队成员以精心制作的PPT为载体,为孩子们生动讲解木兰溪治理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理念。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从“筑堤护河”到“生态修复”,穿插互动问答,让孩子们在趣味中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课堂上,孩子们踊跃举手,稚嫩的声音传递出对生态保护的好奇与认同。
快乐暑假,爱的守望。活动期间,实践队队员们带领下孩子们参与了夏令营活动,这不仅是一个汇聚智慧与活力的活动,更是一个开拓视野、探索知识海洋学习的场所。山里留守儿童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格外开心、深感温暖。在汉字书法推普课上,老师从握笔姿势入手,带领孩子们规范书写“人”“山”等基础汉字,借笔画结构讲解强化普通话用字规范;选取《游子吟》等经典,让孩子们在诗词韵律中掌握标准发音。
你瞧,孩子们手握毛笔学的多认真!推普艺术课更是充满趣味,孩子们通过普通话绕口令练习发音。低年级学生在粘土创作中发挥创意;高年级的学生则通过绘画、上色并书写古诗,将语言与艺术完美结合。手工课上,剪纸、折纸等活动,也深受孩子们喜爱。老师一边教孩子们制作手工,一边用普通话与他们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孩子们通过学习老师传授的手工知识后,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赠送给老师们,活动营内洋溢着满满的暖心氛围。随后,实践队与木兰源学校联合举办了推普成果展示会。孩子们自信地展示书法作品、朗诵诗歌,现场气氛热烈。木兰源学校校长李良盈表示:“这些课程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敢说、会说普通话,增强了自信心。”
夏令营活动后,木兰源学校校长李良盈带领实践队队员们,一同走进木兰溪环境教育基地。基地内,泛黄的历史照片与现代化治理成果图片形成鲜明对比,“截弯取直”工程模型、水质监测互动装置等实物展示,直观呈现了木兰溪从“水患之河”到“生态之河”的蜕变历程。师生们漫步于“治理时间线”长廊,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流域规划、生态修复等专业知识。“亲眼看到治理后的生态景观,才更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义。”实践队队长黄荣昭感慨道。(时报记者 林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