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辉
张迷仔,又名张宝珍,1936年12月18日生于莆田南日岛,2025年5月15日凌晨1时30分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从战火纷飞中淬炼成钢,到改革开放前沿挥洒汗水,最终在“贝壳党史馆”的晨曦中化作永恒星辰。
云幕低垂,海浪呜咽。灵柩自他亲手打造的“贝壳党史馆”启程,这个房间,墙面上蜿蜒着镰刀锤头的红色印记,展柜里陈列着历史的注脚。1936年寒冬出生的孤儿,在渔村百家饭中幸存,又在党的羽翼下成长为东海前哨的钢枪卫士。转业时,他本可选择安逸的城市生活,却毅然投身到平潭岛工作,他在努力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1978年深秋,当组织将缉私队长的任命状交到这位转业军官手中时,许多人都感到这是个“肥差”。那个年代,“万元户”的诱惑如海上迷雾,缉私仓库里的尼龙布匹堆成小山,各类名表在月光下泛着冷光……8年间,他带着8人小队在3000多个日夜中截获走私船一百多艘,经手的黄金、电器、布料折价逾千万,却始终保持着“三不沾”的铁律。档案馆里那几十本泛黄台账,至今仍在诉说着何为共产党员的纯度。
2025年春节的爆竹声中,89岁的老人将珍藏半世纪的1953年版人民币给了乡邻。当具有收藏价值的小额纸币落在张阿婆掌心时,围观者才惊觉:这不是施舍,而是孤儿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惦记。那些说他“傻”的人不曾懂得,这正是践行“得之社会,还予社会”的无声诺言。临终前夜,他仍念叨着:“党的恩情还没还完!”
在他用30年光阴筑就的“海螺党史馆”里,36000枚螺贝镶嵌成从南湖红船到辽宁舰的壮阔长卷,7000枚硬币排列出“永远跟党走”的铿锵誓言。村支书回忆,30年来,他都是第一个交党费;30年来,每日晨光初露时,总能看见白发老者细心擦拭党徽的模样。
送别那日,灵柩启程时突降小雨,似银河垂泪;送葬途中云幕蔽日,恰似万民执幡;待入土为安时,云开雾散金阳破空。乡人皆言此乃天公作祭,我却知晓,这是共产党人的赤诚感动上苍。
岳父用一生教会我们:忠诚是浸透在血脉里的政治基因,信仰是沉淀于岁月中的生命年轮。若有来世,愿再续这段翁婿缘,同守碧海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