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3日,在莆田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276条直径3至4.03米的“全钢巨胎”由起重机稳稳吊装到多哥籍外轮“丹洋777”轮,于8月4日在莆田海事局的守护下顺利出港北上,途经韩国后开往俄罗斯。这是继6月24日首次出口全钢巨胎后,莆田港口又一次承担重任,标志着全钢巨胎从莆田出口实现常态化。
据悉,此次出口的276个工程轮胎,单个轮胎重2吨至6吨,其中包括全球最大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该轮胎单条最大直径超4米,达4.03米,重6吨,为全球最大尺寸量产工程轮胎。这些“全钢巨胎”由海安橡胶集团自主研发生产,能承载百吨矿车在极寒环境中作业,将主要应用于海外大型矿山和基建项目。
为确保这些“巨无霸”轮胎顺利出海,莆田海事局多措并举、靠前服务,持续优化全钢轮胎产品海运出口服务保障措施。该局通过提前沟通精准施策,主动对接企业及有关部门,强化多方沟通和信息共享,并督促货主、船东、码头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做好货物配载和绑扎系固的各项要求,切实降低货物运输风险;优化服务快速通关,协同口岸部门做好通关保障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实现船舶“零待时”审批,保障船舶到港作业“零等待”,离港快速通关“零延误”。同时,强化监管消除隐患,加大货物装卸作业实施全过程监督,查看轮胎上船后积载隔离、绑扎系固以及运输过程中巡查巡检等工作,要求作业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现场作业安全规范;智能预警防范风险,充分运用智慧海事系统、CCTV等信息化手段加强远程核查,强化对船舶状态、货物装载、水位气象等信息的监控,确保船舶适航、货物适载。
未来,莆田海事局将坚持安全监管与服务保障并重,继续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探索海事服务港口营商环境新举措,全力支持莆田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创造”加速出海提供海事专业保障,助力“中国创造”货通全球,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胡文进 张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