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劲
周瑛题刻“大夫坑”
明代闽中理学名臣、书法家周瑛,字梁石,号翠渠,莆田黄石清江人。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兰陔诗话》载:“翠渠理学醇粹,书法遒劲。诗别裁伪体,力追正始。尝作绝句云:‘老去归平淡,时人或未知。’林雨可以为堪作全诗之评,信然。”其有《百梅录》寸楷传世,程白葭为之署签。字迹笔力古峭,郭兰石先生为之题赞:“大书深刻出林端,藓驳还疑墨未干。我似西台思景度,一回过岭一回看。”
周瑛著作甚多,其《翠渠摘稿》卷八载:“所著有《经世管鑰》《字学纂要》《祠山集录》《周氏家语》《闽川稿》《桐川稿》《临川稿》《金陵稿》《金台稿》若干种藏于家。”《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有《翠渠摘稿》《翠渠类稿》及《附录》。其还曾编修多部地方志,如《广德志》《蜀志》《漳州府志》《兴化府志》等。其书法理论专著有《书纂》五卷,清代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第一卷为原始篇,专论六书;第二卷为辨体篇,专门论述古籀、篆书、隶书、草书、正书、飞白等字体。细读周瑛《翠渠集》,笔者从多个角度解析其题跋艺术的特点与贡献。周瑛《画评》载:“浙人王宗辅以画求评,予曰:‘画种类多,予未能徧识,但以予学书法观之,粗得其概。凡书先观其点画,次观其结构,次观其变化,有点画而无结构,不取也;有结构而无点画,不取也;有结构有点画而无变化,不取也。上焉者,神与天逰,不假模仿,自有真趣。次焉者,点点画画模仿他人,神气不足。下焉者,不知而作,自谓得之去书远矣。’画家说为法颇多,以此求之其庻矣乎,宗辅未达。予曰:‘皴皵涂抺字,点画也;安排布置,字结构也;将浓而淡,将显而隐,字变化也知此思过半矣。’”其立足书与画的结构内容关系,涵盖学术考据及艺术审美价值,形成了独特的艺评之风。
题跋是指题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之类。周瑛的《题山水图》《题画山水四首》《题画山水》《醉中题画扇二首》《题画鹤二首》等诗题,以及他所作的序言、跋文等,富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翠渠类稿》一书中,周瑛分别为毛水部科、谢侍御、黄九霄、林氏、孙氏和徽州股氏、冐有恒藏画、陈搏大、竹鹤山人、吴都事、刘先主撰写跋文,也为自画像题跋。例如,周瑛《题毛水部科所藏万竿烟雨图》《万竿畑雨图为广徳葛清修赋》《题谢侍御乃兄石溜鸣琴图》《题黄九霄杂色画菊》《跋林氏风木图》《题孙氏画梅》《题徽州股氏所藏息齐画竹》《题陈搏大睡图》《题竹鹤山人画》《画鲤歌为吴都事赋》《题刘先主三顾草庐图》《醉中题画扇二首》《题四皓图》《题长江万里图》《题梅月图》《题亡弟敬叔画菊》《题圮上授书图》《题画龙虎》《董子仁少参出中流砥柱图求题》《题日出扶桑图》《题月沉西海图》《跋宋御书赤壁赋》《跋赵子昂墨迹》《跋重刻荔枝谱后》《书晦翁帖后》《观冐有恒太守所藏黄石公像》《自题画像》等,既承续了宋代的学术传统,又融入明代士大夫的个体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翠渠集》上册中有周瑛《琼林春意图序》《寿山福海图序》《遥祝长春图诗序》《省耕图序》《萱葵图序》《寿萱图序》等多篇图画序文,体现其文学造诣以及对同僚作品的赞赏。
据田野考察,南山广化寺附近的南溪古岭道旁,存有周瑛书题的摩崖石刻“大夫坑”三字,字幅高66厘米、宽18厘米,落款“翠渠”二字,字幅高15厘米、宽5厘米。石刻左下方阴刻四字楷书“南溪山界”,字幅高28厘米、宽28厘米。它们均为研究明代文化生态提供了多维度视角。
世称群凤好“鸟”,宫巷好“口”,莆田六中尚存周瑛榜书横额“群凤朝阳”和宫巷里之“宫巷”,超越了单纯的审美功能。漳州云洞岩风景区内寒泉洞口存有题款“莆田周瑛书”的摩崖诗刻及“云洞”榜书,莆田黄石清江灵慈庙(清埔天后宫)内悬挂周瑛书的“瞻拜”匾、周瑛“花坞”等石刻,体现其书法神致高古,逼似朱文公,体势奇伟,均成为后人连接历史考察、理学思辨与文士情怀的载体。
周瑛的书画题跋,不仅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鉴赏能力,也展示了其深厚的书法成就与丰富的理学思想,在明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