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金冷
戚继光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者的一生。他在《韬钤深处》中写道:“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脍炙人口的最后两句,是他的英雄梦,戚继光通过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戚继光的夫人王氏,即剧中的王煜竹,一个出身将门,史记为“王万户”之女,嫁给戚继光后,能持家,且能与丈夫同甘共苦,但她性格刚强,处事或有独断,所以民间有戚继光惧内的传说。戚继光娶王氏为妻时在袭职后的第二年,所谓收缴兵器的情节,是剧作者所编造。戚继光晚年,王氏因反对戚继光娶沈氏而反目,将家产尽数带回娘家,致使戚继光病中竟无钱求医。
电视剧中有戚继光入狱,王煜竹捕得白鹿,胡宗宪献白鹿的情节,也确有其事。据《明史》卷二○五《胡宗宪传》载,海寇王直被杀后,倭寇据岑港,明军久攻不下,“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hellip;hellip;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未几,复以白鹿献。”胡宗宪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因为攀附严嵩干儿子赵文华而得骤贵,最终也因严嵩倒台而受到牵连。剧中有意夸大了胡宗宪正面形象,胡宗宪其人在历史上本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他在东南抗倭过程中的作用及对戚继光的支持是不能抹杀的。
对历史剧,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去看,切不可片面性、脸谱化。即使如严嵩这样名列奸臣传的人物,其实作为内阁首辅,也必然承担抗倭的责任。与其说他是一个奸臣,不如说他是一位不正派的老谋深算的政治人物。剧中还成功塑造了一位杰出的抗倭英雄俞大猷。在东南沿海抗倭斗争中他是一位与戚继光齐名的英雄。史书中曾经将戚继光与俞大猷对比,说:“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勇过之。”所谓操行不如,主要是说戚继光与严党的胡宗宪,与张居正等权要的关系。至于说他守蓟镇时威势太过,有逾分之举也不足为怪,要知戚继光本是一个性情中人,据说蒙古三娘子再婚之时,他所送的厚礼多达数车,其中竟然有诸多进补的药物。但是那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其实也没必要一定表现到剧中,电视历史剧毕竟不是真正的历史,人们一定要区别看待,才不失偏颇。
电视剧中的沈黛云,其原型即戚继光后娶的沈氏。剧作者将其与地方民间抗倭的商人结合描写,主要目的是为表现当时民众对于抗倭的支持,同时也插入了戚继光的爱情故事,为全剧增加了生动的色彩。
戚继光贫病而死后,他的好友汪道昆在祭文中说道:“夫材难,固也,将材尤难。特进负非常之材,成非常之功,难之难者也。”在《墓志铭》中,汪道昆则叹息道:“口鸡三号,将星陨矣。”黄仁宇先生在名著《万历十五年》中写道:“这事情的意义,即是军备的张弛,立即影响一国国运的盛衰。世界局势如是,而这阳历1588年1月17日清晨,将星西陨之际,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业已失去了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
为了纪念这些抗倭民族英雄,莆田民众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在城内下务巷建生祠以纪念戚继光救莆田民众于水火之中的功德,祠内曾有对联云:“元戎两度扫妖氛,不爱发肤殊死战;父老千秋严伏腊,犹思离乱得生还。”明万历年间,百姓在黄石建戚公祠,在涵江建功德祠,明隆庆年间,在江口建惠德祠,至今保持完好的当数黄石林墩戚公祠。
莆田民众还将民俗与历史结合,通过不同方式的民俗活动,将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做大岁、贴白额春联等莆田特有的春节风俗背后的意义深入人心,不仅是老一辈的人念念不忘,如今孩子们也在大人和家人的教育、熏陶下,将历史铭记于心,也更加缅怀戚继光在莆抗倭的不朽功绩,愿他的英名永存,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