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熙宁桥与元丰桥(下)
【发布日期:2017-05-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劲松

到了后来,二桥有了升级版,由浮桥变成为桥梁,说明王安石新法后继有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弘治志说:“考宋郡志,石桥名通济桥,修四十寻,广二十之一,厮水为八道。靖康元年(1126),太守江常合众力鞭石垒址,太守张读成之。及考艾轩作《林回年墓碣》,又谓lsquo;白湖旧有浮梁,绍兴初伐石海上,欲髣髴泉之洛阳桥。一时,有力者又欲移此桥木兰陂下,谓是处江流且缩,两堤突起。回年谓此说正相反,惟江阔岸平,则无喧豗撞击之患。今桥成且五十年矣。是役也,红泉之人不爱力,而回年之力为多。rsquo;据此,则是桥又非江、张二守在官日所成也。考《太守题名记》,江常,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二十九日到任,靖康元年(1126)八月十五日移知建州。张读,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到任,建炎三年(1129)正月十五日被召赴阙。二公相首尾不满二年,此桥大,岂得成功如是之速?要是倡始于宣和(1119-1125),继成于绍兴,合郡力而就,回年智计为多矣。”
在这里,有力者,是兴化知军,他有军财,想创建泉州洛阳桥那样著名的大桥。但是二桥选择,举棋不定。黄石人知道了,据理力争,被争取去了。另一原因是耗资大,军财有限,黄石发动许多人捐资赞助,能够满足建桥需要。所以,最终让熙宁桥先升级。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熙宁桥是这样,元丰桥也是这样。绍兴二十八年(1158),“转运使姚沆始命垒石为之。郡守樊光远方始经营,升本路提举刑狱公事以去;太守朱定国继之,乃垒址于海,驾石而梁之。厮水为八道,修三十二丈,广二丈,吏部尚书林大鼐为记。绍熙二年(1191),郡守赵彦砺更造,并建护桥庵。”元丰桥看来用的是路财。论国税收入,元丰桥一带那是财源广进。有贸易往来,就有税收,不得偷税漏税,这是规矩。所以,元丰桥一带劳苦功高,为宋朝财政增添了许多钱财,以后靠路财来建桥,那是理所当然的。
熙宁、元丰二桥和木兰陂一样,是王安石变法的活化石。我们要想正确认识这次改革,就应该重温二桥的历史。时势造英雄。六部桥也是这样,谁能想象它的前身温泉渡和元丰桥,会曾在兴化经济舞台上扮演那么重要的角色hellip;hellip;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