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从方言看莆仙人的天文观
【发布日期:2009-07-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从方言看莆仙人的天文观

由于人们对事物观察角度和联想心理不同,对同一个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形成地域特征。从莆仙方言对天文的描述,可以了解莆仙人对天文的观察以及所具有的民俗心理。

莆仙称太阳为“日头”,一个老头儿。太阳下山后穿过云隙照在天空的光束叫“日头须(音秋)”,是他的胡须。这老头儿虽然面容和善,但有时也会咬人。俗话说“夏雾日头虎”,盛夏的时候如果早上有雾气,雾散后天气闷热,太阳像老虎一样,裸露的皮肤会被晒得脱去一层皮。所以我们有时候也说“日头会咬人”,或“日头火”大。

莆仙称月亮为“月娘”,是个女子。在莆仙,“娘”即娘子,一般用于称呼美丽、善良、勤劳、智慧的女子,如娘妈(妈祖)、钱四娘(宋朝来莆田建造木兰陂的长乐女子)、五娘(莆仙戏《荔镜记》中的女主人公)等,甚至蚕也被叫做“娘子”。 与“日头出”不同,月亮出来叫“月上”。而月亮下山叫“月娘落炉”,“炉”是盛火器,那么月亮就被看成是火球了。月亮遥不可及,又被看成极稀奇宝贵得不到的东西——天顶月。

人们总把日月拟人化。莆仙认为日食或月食是“日月有难”。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月食时还有人“打鼓救月”。人们对日月总是怀着敬畏之情。旧时大人教育小孩子不敢用手指月亮,吓唬他们若指了月亮会被月牙儿割破耳垂的。

星星也被看成是火球或通红的铁球,因为在莆仙星星沉下地平线叫“星落炉”,流星被认为是“星飞过炉”。好像各有各的“炉”。金星也被说成“启明(出现于凌晨)”或“长庚(出现于黄昏)”。还有早晨日出前就出现于东方的皇帝星(轩辕十四)。莆仙虽然也有牛郎织女的传说,但人们又把牛郎星说成是“红面阿担山担海”,即一头挑着山一头挑着海的汉子,因为担子重而憋红了脸。据说有的年份山重于海,有的年份则相反。这个说法很独特。人们认为星星是不能数的,数星星会导致耳聋。实际上只是星星数量多,数不来。莆仙称银河为“河溪”,使人想到那是一条银色的河,一条横贯天际的溪流。

古时候计时工具比较少,由于认识到天体运行都是有规律的,人们常用天体来计时。太阳可用于确定时间。日出日落、太阳偏斜的程度、太阳底下一些固定物体的影子(俗称日头影)如屋檐在地面上的投影,都可以用于判定时辰。除此之外,莆仙人又把日在中天位置用来计时,这就是“昼”。“日昼”是正午时分。“上昼”“下昼”, 相当于普通话的“上午”“下午”。

月亮可用于确定日期。人们把月亮当成日历。如根据月相就可以大致知道农历日期。“初三,月刀;初四,月蒂;初五,月照路”。农历每月初三的晚上月亮像细长的弯刀(娥眉月);初四月亮像瓜果的蒂;初五的月光在没有灯火的地方可以照见道路。又如从月出的时间也可以推测日期。“十七十八,等月目挤挤(闭上眼睛)”,等到月亮出来时人们已经想睡了;“十八十九,等月目哑口”,月出时人们已经睡着了。“哑口”指哑巴,目哑口就是睡着了,这样说只是为了押韵。上半年农历十八月亮升起的时间在晚上九点左右。可见古时候人们晚上九点左右就去睡觉了。“廿八廿九,月上鸡叫”,那时候一钩残月出来时,鸡叫了,天快亮了。再如莆仙沿海的人们都有一套根据潮汐、月亮位置判定时间的方法。如谚语“初一十五,天光水,日昼滇(满)”。农历初一、十五的正午,月亮分别在上、下中天,潮汐在正午达到高潮,而天亮的时候潮水刚上来。反过来可知这一天是农历初一或十五。

银河的走向可用于判定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俗语说,银河“七正八斜”,农历七月份的时候银河的走向是正南北,八月份就略偏向东北了。莆仙谚语“河溪向厝舷(屋边),米瓮凌啊凌(很满);河溪向厝角,米瓮反(音“迷”)身覆(音趴)”。“反身覆”意为底朝天。这个谚语反映两个事实:1、银河随星空旋转,从地球上看一年中银河的走向是不断变化的。2、可以根据银河的走向判定季节。莆仙房子一般座北朝南,当银河从南到北横贯天空时,莆仙正当夏季早稻登场的时候;当银河偏向东北西南方向时,莆仙正是深秋青黄不接的时候。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前人的一些看法未免幼稚。但总的看来,他们的看法折射出民俗心理特征。 (余学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