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宝阳:海西千年古文化村
【发布日期:2009-07-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宝阳:海西千年古文化村

涵江区白沙镇宝阳村,是海西千年古文化村,也是山区老区村之一。 村落山环水抱,风光旖旎。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夹漈山,似蛟龙盘踞在北面;芗林山、五谷林、老鹞尾、北坑诸峰象一道道画屏,罗列在东边。巩溪自西北萦回而下,萍湖溪从西面奔腾而来,在马洋溪西岸汇合,成为萩芦溪上游溪门最宽阔的溪潭。山川之秀,千态万状,沐日月而浸乾坤;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富,自唐宋以来科甲联芳,簪缨相继,人才辈出,独领风骚二千年,堪称“山中邹鲁”。

一、宝阳原名“马洋”,状若奔马

明朝名士周华所著《福建兴化县志》(又名《游洋志》)记载:“马洋,在广业里,唐时林九牧裔孙世居。”考明弘冶《兴化府志》,清乾隆《莆田县志》,都把今天的宝阳村写成“马洋”。

今天的“宝阳村”,为什么古代地方史志都写成“马洋”?考其渊源,有两点原因,其一,站在越王台上,隔溪向东眺望,马洋村地形象一匹骏马飞奔;其二,早在公元前135-111年,西汉武帝时,东越王驺余善就看中这块宝地,在马洋九经山上古院峰筑台据守,反抗刘彻,自己称王称帝,世称其台曰“越王台”。东越王饮马马洋溪,在马洋村放牧如云军马。这是“马洋”名称的由来。在莆仙方言中“洋”意为平原,如莆田兴化平原,有北洋、南洋,其意同此。

站在越王台上向东眺望,但见马洋溪犹如玉带似的蜿蜒缠绕,把马洋这块南北狭长的平原画成一匹飞奔的骏马。你瞧,从夹漈山龙潭坑奔流而下的小溪象马嘴,张开朝着西边的霞溪村;洋头至赤春岩一带,平畴狭仄,象马脖子;而棋盘洋、溪埔洋直至灵惠祖宫以南的草坪,象马腆着大肚子;而下马洋与邻村田厝的隔洋之间的小溪,酷似马尾巴,长长翘起。有摄影师曾站在越王台上,拍下马洋全景,其地状若奔马,活龙活现,惟妙惟肖。

二、风光如画马洋溪

马洋溪是莆田市第二大溪萩芦溪的中游,汇集了从涵江区第一高山望江山和天马山、白玉山、白凤山、文笔峰、泗洋山36涧涓涓细流,汇集于宝阳村的双岔溪口,形成一个溪面宽阔,溪水清澈,浩浩荡荡的深潭,名曰:“竹仔潭”。潭下有马洋陂,把溪水横腰截住。陂上潭深水静,水平如镜。东岸马洋村,树木葱茏,古树成荫,杂花生树,婆娑多姿,倒映在潭中,宛如一幅淡墨画。西岸越王山巍然屹立,夕阳西下,越王山山峦映入潭中,犹如给马洋溪西岸铺上一幅墨绿的地毯。

马洋陂横腰拦住马洋溪竹子潭,犹如蛟龙卧波,若是枯水期,溪潭静静躺在陂坝上,没有漫上溪水,人们可以在陂上行走,从宝阳村可以直登越王台。如果山洪爆发,溪水便会像脱缰的野马,从陂坝上咆哮奔流而下,汹涌澎湃,白浪翻滚,一泻千里,发出雷鸣般的吼声。

马洋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比比皆是。西靠越王台,东临芗林山,北接夹漈山,南控澳柄岭、魁岭。形势险要,扼沃柄岭古驿道的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来是兴化县广业里的重要山庄。二千多年前的东越王余善就看中这块宝地,在此筑台据守,招兵买马,反抗汉武帝的中央王朝,汉武帝刘彻封他为东越王,他还不过瘾,自己也自称武帝。

据民间传说,余善兵败,扔下所佩的宝剑于越王台下池中,今其池称为“剑池”。他把“武帝”金印丢进马洋溪竹仔潭中,潭中立即浮出一块四方形巨石浮在竹子潭中央,人称“官印浮水”,至今潭中方石还存。余善还把金钟丢进钟潭。“钟潭”有两处,一在夹漈山下,即余善丢金钟处;一在广化寺南锦亭,世称“钟潭噌响”。 (未完待续)(戴金锡)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