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宝阳:海西千年古文化村
【发布日期:2009-07-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宝阳:海西千年古文化村

涵江区白沙镇宝阳村,是海西千年古文化村,也是山区老区村之一。 村落山环水抱,风光旖旎。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夹漈山,似蛟龙盘踞在北面;芗林山、五谷林、老鹞尾、北坑诸峰象一道道画屏,罗列在东边。巩溪自西北萦回而下,萍湖溪从西面奔腾而来,在马洋溪西岸汇合,成为萩芦溪上游溪门最宽阔的溪潭。山川之秀,千态万状,沐日月而浸乾坤;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富,自唐宋以来科甲联芳,簪缨相继,人才辈出,独领风骚二千年,堪称“山中邹鲁”。

三、越王台是莆田最早的古迹

越王台就在马洋古院山上。《游洋志·山志》记载:“越王山在兴化县南广业里,又名越王台。”明代周华在《游洋志》中又写道:“愚按,越王,东越王也,姓刘名郢,不奉汉廷正朔。郢死,其弟余善继立,虎据东越之地。时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武帝命讨之,乃窜身于此山之上。”

司马迁在《史记·东越列传》中对此有更加详细的记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末,楚汉战争,无诸及摇率越人帮刘邦打天下。无诸因助汉灭楚有功,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东冶古称侯官,就是今天的福州。到了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王刘郢攻打南越,汉武帝派兵前来讨伐,刘郢之弟余善杀郢降汉。汉武帝就封余善为东越王,统领闽中郡。余善以马洋古院山为司令部,其周围有“三燧峰”,是福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烽火墩台。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丞相吕嘉反汉,汉武帝命余善带兵八千人从海路跟从楼船将军杨朴攻打南越,因海上遇大风,余善误期;汉武帝要兴师问罪,余善便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反汉,自立为武帝,刻玉玺,与刘彻分庭抗礼,并加封驺力等人为“吞汉将军”,攻入白沙、武林、梅岭,杀汉三校尉。汉武帝大怒,派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派楼船将军杨朴攻打武林,派中尉王温攻打梅岭,还派戈船将军、下濑将军分几路围攻东越。

东越王驺余善从公元前135年带兵来莆田越王台安营扎寨,厉兵秣马,共历二十四个春秋。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要剪除遗患,又派朱买臣带重兵来莆田,重重围住越王台,余善率部奋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大败而逃。余善把宝剑投入东麓池塘,此处今仍名“剑池”。朱买臣抓住余善后,连夜把他斩首,把他的头颅悬挂在越王山南麓树上示众。现在此处仍叫“隔瞑头”。余善的部下大将驺力被朱买臣追赶,不肯屈降,投下溪潭殉难。至今萩芦溪上游靠东泉村边,仍有一处名叫“将军潭”。后人在越王台西侧建筑一座宏伟的九经山玉皇殿以缅怀东越王余善,还在东泉将军潭边建“将军庙”,在竹仔潭边建“凌云洞”奉祀吞汉三位将军。古院山上越王台仍巍然屹立,让人凭吊,环山之巅其遗址部分石础还存。越王台寨堡石墙仍保存完好。

四、双千年古堡越王台揽胜

沿白(沙)新(县)公路横跨在马洋溪上的大桥,经乌沙自然村登山蜿蜒而上,看到右侧是马洋溪,溪上巨石犬牙交错,有的突兀如剑,有的收缩如拳,有的似虎豹盘踞,有的似雄鹰展翅。峰回路转,前面豁然开朗,越王台似雄狮威镇山头,似有吞日吐月之势,大自然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

越王台不高,海拔只有332米,但气势雄伟,东临马洋溪一面的山势犹如斧劈刀削,巍然壁立,城堡三面都用条石砌墙,只有西面山势平缓处,开一城门,直通九经山,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概。筑城墙的条石都斑驳呈灰褐色,布满苍苔,似在诉说双千年古寨的沧桑岁月。这傍山而垒一个个看似普通的石头垒成的古城,雪雨风霜千年之后,仍能巍然屹立,展现在世人面前,折射出曾经的雄壮与悲凉。寨里芦苇丛生,荆榛遍地。史志记载,南宋史学家郑樵之父国器墓在越王台寨里,今已无从寻觅。朝东俯瞰状似奔马的马洋村,良田万顷,似绿毯平铺地面。

越王台西侧有一座雄伟的九经山玉皇殿,殿分上下厅,上厅供奉玉皇,下厅供奉如来和观音。1993年马洋村群众在殿前马槽垅开荒,发现一个特大石槽。大石槽用整块花岗岩巨石凿成,长1.6米,高64公分,宽64公分,厚度12公分,底部及左边均有放水孔,四周多处用篆书 刻“越国”字样,这正是驺余善在越王台称帝的实物见证。越王台及九经山玉皇殿已由原莆田县人民政府于2000年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九经山王皇殿前朝南远望,如天气晴朗时,沿着萩芦溪峡谷,可依稀看到江口桥上车水马龙,人群如蚁,络绎不绝。据当地许初燊老人见告,天气晴朗时,站在江口桥,沿溪道北望,也可以依稀望到九经山王皇殿似云中宫阙,巍然屹立,隐约可见,真是旷古奇观。 (未完待续)(戴金锡)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