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漫谈莆田水果
【发布日期:2009-08-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田是水果之乡,处处果园,四季飘香,有一年四季吃不完的水果。
四大名果
荔枝。这是莆田最具特色的水果。多数种在延寿溪、木兰溪两岸以及引水沟渠旁边,是兴化平原上的主要果树。特殊的品质出自特殊的气候和土壤。莆田气候温和湿润,无雪少霜,兴化平原土地肥沃,水分充足,是荔枝生长的好地方,也使得莆田荔枝具有良好的品质。每年的小暑大暑节气之间,稻子黄了,荔枝也红了。按照民俗,大暑这一天,人们要吃荔枝。莆田有世界上树龄最长的荔枝——宋家香,已经有1200多岁了。从荔枝对莆田的影响看,有一本荔枝的专著——蔡襄的《荔枝谱》。莆田县城被命名为荔城。有一个公园也以荔枝命名。不少人用“荔”作为名字用字,如荔红、荔香、荔生、荔萍等。
龙眼。主要分布在平原、低丘陵和木兰溪畔。从华亭到枫亭,是一条龙眼长廊。俗话说“荔枝惜(爱惜)花不惜子,龙眼惜子不惜花”,意思是荔枝虽然开了很多花,但结成果的不是很多;而龙眼坐果率比较高。为了保护龙眼植株不至于因为结果太多而受伤,使得果实饱满,就要进行疏花疏果,把无用的花连枝折掉。对那些高大的龙眼树,疏花时要用十几米长的竹梯子,还有专用的工具,莆田龙眼干加工世代相传,质量好,远销祖国各地和东南亚,是送礼佳品。莆田风俗,妇女坐月子,要吃龙眼干。
枇杷。农历十月开花,四、五月熟,从开花到成熟,经历四个季节,故俗话说“枇杷食四季露”,是很有营养的果子。枇杷成熟季节,从濑溪(华亭)到长岭(郊尾),十多华里的公路边,卖枇杷的连绵不断。从1999年起,莆田市每年都举办一届枇杷节。今年的枇杷节在兰州举行。莆田枇杷销往全国各地。枇杷罐头出口海外。人们称淡黄色为枇杷色。
文旦柚。主要是度尾文旦柚。2007年全市产量1.14万吨。
三种可以腌渍的水果
黄梅。俗话说“一核(颗)黄梅三两火”,认为生吃梅子上火。但腌制的梅子却相当清凉,可用于治疗痢疾中暑等。民间作为食品中的药品。
余甘。据郑樵《通志·草木昆虫略》:“蓭摩勒即余柑也,梵语之异耳”,说明余柑来自印度,宋朝已有栽培。虽然郑樵不把它归入果类而入木类,但从余甘这个名字看,那时人们已有食用。在莆仙,余柑是山楂的代用品,用来做糖葫芦。余甘生津止渴,助消化;初食酸涩,回味甘甜。莆田话“余柑好尾运”,意为苦尽甜来、晚年得幸福。
杨梅。《淳熙三山志·果实》:“南人多淹藏之。”和余柑一样,今莆仙民间多腌制食用,也可去暑、治疗肠胃疾病。苦瓜煮腌杨梅,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下饭菜。
其它
桔子在民俗中作用大。因其颜色红,耐贮藏,被莆仙人用于祭祀和渲染节庆气氛。莆田风俗,冬至前一天晚上“搓丸”(做汤圆)时,必须有桔子板糖和姜。有一种刚好在冬至后春节前成熟上市的“做岁柑”,为春节增添喜气。元宵节人们在社庙里用桔子一层层摞起几米高的塔,用于敬神祈福,非常壮观。另外“做十”(祝寿)典礼上,也有在红色的大盘子里摞桔成塔的风俗。人们把茶叶塞进桔子中,晾干,制成“红柑茶”,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
橄榄。莆田橄榄相当有名,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蜜饯。莆田城关庙前巷以前叫“橄榄巷”,说明旧时那儿是橄榄交易的场所,而且交易量不小。橄榄的外形中间粗两头尖,有特色,莆田话“橄榄缸”,就是指这个形状的大瓷缸。
桃子。端午节人们用蛋套装上煮熟的鸡(鸭)蛋和桃子,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近年来有人种专门用于观赏花的桃树。
栗子。这是中秋节的应节果子。
芒果。芒果枝叶繁茂,四季长青,市区和一些地方用作行道树。
其它的果子就不说了。
水果在莆仙民俗中还有其他作用。民间宴席开始之前,酒桌上摆出四个小碟,每碟装一种果品,其中以水果如橄榄、香蕉、掰成瓣的柑桔、柚为主,还有蜜饯瓜子,供人们食用,称为“压桌”。莆仙商家有每逢农历初二、十六“做牙(祀神)”的风俗,其供品主要是应时水果(还有饼饵),从“做牙”的供桌上可以看出莆仙水果的季节变换。
位于莆田市区南门的莆田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水果批发为主,收购本地水果运销全国各地,又从外地进口水果销售,每年的成交货物总量超过2万吨。 (余学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