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夷山景区内蔡襄雕像 陈宝柱/摄
武夷岩茶独特的品质、风味、情趣等,为历代人们所钟爱,文人骚客题咏者颇多。
宋徽宗赵佶为使“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因而宋朝“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由于建(武夷)茶的这一特殊地位,出现了大量赞美武夷岩茶的诗词,其数量之多,名家之齐,史所罕见。
《崇安县新志》载:“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刘子翚、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刘超然、郑丰稔编:《崇安县新志》,1940年版。〗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仙游人,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主持建造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
曾任福建转运使主办北苑贡茶的蔡襄对茶事作了不少的记述,除其代表作《茶录》外,还有多件诗、书、尺牍等,如《北苑十咏》等。《北苑十咏》是一五言组诗,其内容对研究宋代建安茶的生产和品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第三首《茶垄》:“造化曾无私,亦有意所嘉。夜雨作春力,朝云护日华。千万碧云枝,戢戢抽灵芽。”第五首《造茶》:“糜玉寸阴间,抟金新范里。规呈月正圆,势动龙初起。出焙香花全,争夸火候是。”这首诗前面还有一注云:“其年改作新茶十斤,尤甚精好,被旨号为上品龙茶,仍岁贡之。”
蔡襄深谙茶道,亦晓水品。《即惠山泉煮茶》正写出了品茶品泉之道:“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鲜香箸下云,甘滑杯中露。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蔡襄认为惠山泉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与“真茶”相遇的缘故,在以泉煮茶之中,他自谓已得其中三味,就是诗中所说的“变俗骨”、“湔尘虑”,这种富有古意的雅趣,唯善事煮饮者方能“冥悟”。蔡襄对于茶的记述还有一手札《精茶贴》:“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hellip;hellip;”从帖上的内容可知,手札是写给“公谨”的,时间是“酷暑”盛夏,因为天气炎热,“无出可避”,顿时生发出“人生缰锁如此”的感叹。帖中所云“精茶数片”,是送给“公谨”饮用的,以此作为“消暑清热”的佳物,可谓恰逢其时而赠以“精茶”,是否更可解脱“人生缰锁”,则唯有“公谨”知之了。我们从以上的诗及手札可知,蔡襄不愧是个茶艺专家。 (雪泥/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