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枫亭的“紫金泥”从何而来
【发布日期:2012-11-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清道光林融如《枫亭志》中记载:“hellip;hellip;赤湖,在枫西,旧图经云周环五里土石皆紫hellip;hellip;然紫泥跨溪越水而过,北至梅嶺下赤塗埔,绵亘七里,此处则锺美,为赤湖山川秀異。”
乾隆三十五年《仙游县志·地舆》中,也载:“慈孝里(指枫亭赤岭、留宅一带地方)hellip;hellip;土狭而腴,赤湖紫泥蔡氏所由兴也。” 其意思是说,蔡氏(蔡襄、蔡京等)一族的科名文事之所以鼎盛兴旺,乃是由于所居之处赤湖地方的地土是紫色的。
枫亭民间传说中,五度为相的蔡京曾对皇帝夸口说:“皇城只五里紫金泥,臣家居地有七里紫金泥。”
看来,枫亭的紫金泥,绵亘之分布,广于皇城。它既能秀异于山川,又能使其所处地文运鼎盛。如此神异,究竟为何物,又是从何而来的?
说白了,所谓的“紫金泥”,它就是一种早期的火山喷发物!欲问何来,这得从枫亭邻近的古坪古火山口说起。
古坪位于枫亭境毗邻的郊尾镇伍狮村西南向二三里处,高踞在山巅中一个小盆地之中。因其盆地底盘相对四周平坦,故以“坪”名之,又因此地古而有之,人们就称为“古坪”。本地的“古”与“五”同音,也记为“五坪”。由于清代和民国时期曾有农民义军在此扎过营寨,故此地也称为“古坪寨”。
在一份标志“绝密”的仙游地质图纸中,有一处以“普济寺”为标称的古火山口。对照地质图的地理位置,以及实地考察,原来普济寺乃是位于古坪盆地中一座唯一现存破旧建筑物。原来,高踞在山巅中古坪小盆地,就是一个古火山口!
地质史表明,距今大约1.5亿年以前,整个地球地壳频繁动荡,发生多处巨大断裂,地下深处的岩浆猛烈迸出,射向空中,这就是初始的火山喷发。这种现象断续经历了数千万年,其喷发堆积的火山沉积岩层,称为“南阳组”,以后火山的喷发现象逐渐转弱。但,到了距今大约1.35亿年左右时,地下岩浆再次活动迸发。古坪便是此次火山爆发口之一,目前所呈现高山小盆地的形态,便是那时岩浆喷发时所留下的遗址。在火山喷发之后,大量的燕山期岩浆随之向上涌起,并侵入“南阳组火山系”之下或其中,形成了各期的燕山晚期侵入岩,至今仍分布在邻近的郊尾、枫亭、园庄等地的花岗岩,就是距今大约7000万年以前的,这时在地质史上称为“早白垩纪”。如今,在古坪小盆地及其其东面的郊尾镇半山村土壤颜色,都呈银灰白色,那是早期火山灰;而在古坪东南面的枫亭赤岭一带,则是呈紫红色的泥土岩石,被当地人称为“紫金泥”,这原是一种变质的花岗岩,其矿物名为紫色页岩,它就是早期的火山喷发物之一。
火山爆发乃是地球生命进化的一种运动形式,对人类来说虽是一种灾害,可是它却又能给人类带来财富。科学研究指出:“火山喷发物和火山灰中含有多种能促进作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分解后带来了大量的钾肥。”(《地球》杂志1993年第三期)据小时候曾经居住过古坪的笔者母亲回忆,她七、八岁时,古坪地方只栖居三户人家,种地所用的肥料除了少量的人尿粪外,从未使用什么其他的肥料,可是地里产出的地瓜、芋头却都很大又很多,每家每年储柜中都装得满满的,大家都说古坪地方的地很肥。其实这是火山灰的肥沃之所致。难怪清乾隆《仙游县志》中称慈孝里(枫亭赤岭)“土狭而腴”,侧面说明了火山喷发物——紫金泥的肥腴。
紫金泥的肥腴,乃是属于地质方面的自然现象,而当地的“蔡氏文事之兴”,却是属于人文现象,清乾隆《仙游县志》的撰者,怎会把这两种现象说成是因果关系呢?究其来因,此一结论,乃源于“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以及“地灵人杰”等传统观念之所致。
枫亭地方的水土是如何形成的?
原来,早白垩纪以后,福建东半部断续抬升,地壳表面暴露空气中长期经受各种因素的风化及流水剥蚀侵蚀作用,地势渐渐降低,大部地表侵蚀成海拔高度大致为500~700米、200~300米和100米左右的波状平面。其明显的证据是,在枫亭地区及其邻近,大致为500~700米海拔高度的有:大帽山(646米)、西崩山(588米)、后井山(580米)、吊船山(603米)、粪箕山(604米)等为一级阶面。大致为200~300米海拔高度的有:洋面山(294.5米)、石镜山(292 .5米)、竹仔山(267.8米)等为二级阶面。大致为100米左右海拔高度的有:槐山(182.3米)、坑底山(178.4米)、卧牛山(166.5米)、牛山(156.1米)、坝仔山(145米)、后山(137.8米)、牛头山(133.9米)、塔斗山(118米)、扒船山(107.2米)等为三级阶面。这种侵蚀而成的梯级波状平面,地质上称为“夷平面”,这时大致是第三纪初期,即距今约65百万年至53百万年之间。
早第三纪以后,地壳又再上升,河流向下侵蚀,原遵循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断裂发生发展的枫慈溪,遵循原有的构造网络进一步向下削切,逐渐形成现有的枫慈溪水体系,呈东西向的枫溪河谷平原的河网也在这时发展到成熟阶段。河流把自上游带来的泥沙堆积于两岸,形成冲积平原。据说,枫亭留宅地方的一马平川平原上,曾有五代时期漳、泉节度使留从效的跑马场。在这同时,自夷平面向下流泻入的水,把山坡面上侵蚀剥蚀下来的泥沙石子堆积在河流冲积的平原及山岭之间,形成为自山岭坡麓向外坡度逐渐降低、面积逐渐扩展的“山麓冲洪积扇”,完成了整个枫亭盆地的山地、丘陵、平原和河流等地貌合成,同时从各山地泻流与渗流的水,使枫慈溪流域水量丰富。又由于枫慈溪流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量充沛,致使枫慈溪的水量更为丰盛。
由于枫慈溪流域的水量丰富,土地肥沃,导致了农业收成的丰收,从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达。发达的经济促使了当地的文化发展与繁荣。
总之,由于枫亭地区处于古火山脚下,有独特的“紫金泥”肥腴之土,又有优越的水利资源,在这样水土的自然环境中哺育出来的人群,其素质之优,不想可知。故此在历朝历代中,不独是蔡氏族姓,还有在境的不少族姓,如许氏、洪氏等氏族,也得益于此样水土之哺育,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文化群体接踵地拔萃而出。 (吴松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